我的家乡以种植水稻为主。过去,收割水稻都是靠人力,秸秆收割大多保持生长时的原样长度,这样的秸秆大有用处。盖房当作“瓦”,铺床当作“褥”,做饭当作“柴”,喂牛当作“料”,养猪当作“床”。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住的是瓦房楼房,烧的是燃气,垫的是被褥,也少有人养牲口,对普通农户来说,现在的秸秆不仅不再是他们的“宝”,而且处理起来费时费力费成本,往往对其一烧了之。
秸秆的“出路”在哪里?笔者认为,在于“用”,需要政府、企业、农户齐心协力,使其变废为宝。一是政府对于处置秸秆的相关企业要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和补助,比如鼓励研发、使用可以一次性打包、捆扎秸秆的收割机生产企业;激励企业投入秸秆回收、再利用等。二是企业要有发展眼光,我国是农业大国,广大农村的秸秆不仅量大,而且源源不断,发展前景可观,要充分引进这方面的人才并加大对秸秆利用方面的投入。三是要引导农户认识到燃烧秸秆的危害性,引导其配合好秸秆的回收与处理工作等。
(作者单位:安徽宣城市宣州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