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自由流动,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发挥资源最大作用的基本保障,要素流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粤港澳大湾区所能达到的高度。在大湾区内推动货物、资金、人员、技术、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
第一,探索大数据时代人员货物跨境流动管理体系。大数据时代,对人员货物跨境流动管理体系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物联网、人脸识别等技术运用于口岸通关管理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政府管理部门内部数据信息共享、与外部共享至关重要且十分迫切,否则将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
第二,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生活一体化货物跨境清单。在确保口岸综合安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探索适当放宽部分生活物品的管制,将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旅客行李物品清单单列,宽严适度,精准管治。
第三,进一步提高人员货物通关环境和通关便利化水平。强化人员货物通关的电子化、智能化;查验设施配置与通关客流的匹配,确保快速通关;通关区域空间规划使用和路线设计要更加科学合理;优化口岸通关整体环境。
第四,设立“小物流”绿色通道。设立科研所需设备、样品、耗材等“小物流”专门绿色通道。
第五,探索跨境电子商务通关管理新模式。要进一步优化海关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物联网等电子技术的运用,充分满足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
第六,率先推进大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提升通关竞争力。一是推进大通关建设,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二是推进口岸资源优化配置,整合一线查验资源,分流二线辅助资源。三是完善信息化支撑体系,建立政府部门内部标准统一、口径一致,内地与港澳有效衔接和共享的数据库体系。四是推进电子口岸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