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朱雀基金、同泰基金两家新公募基金公司获批。值得注意的是,朱雀基金是业内第5家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申请而成的公募基金公司,此前其已经历2年等待。而同样是老牌私募的重阳投资,在2017年4月选择放弃申请公募“牌照”。前4家成功“私转公”的分别为鹏扬基金、凯石基金、博道基金和弘毅远方基金。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有华认为,自2016年鹏扬基金获批公募牌照以来,“私转公”的基金公司数量持续增加。出现这一趋势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投研、客户、上市公司资源等方面的差异。相对于私募管理人而言,公募基金管理人最主要的优势是容易得到保险、社保、养老资金等大体量资金的青睐,同时在上市公司调研、机构销售等方面受到更多重视,具有更多渠道优势。在资金方面,公募基金的产品募集相对更容易,公司管理更加规范,规模扩张也可能相对较快,这是一般中小型私募证券基金无法获得的好处。从收入方面看,私募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业绩提成,看重超额收益。一旦遇到二级市场低迷,多数做多策略的私募基金业绩压力大,而公募基金主要依靠管理费,资管规模上去之后,收入相对稳定。
不过,金牛理财网分析师宫曼琳表示,“私转公”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基金公司。部分过去擅长权益类投资的私募基金,一旦转型为公募基金,很可能因为公募基金仓位、回撤、持股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同时,成功的私募基金并非规模越大越好,出于对投资者负责考虑,绩优的权益类私募一般会严格控制产品规模和信息披露程度,而公募基金则几乎相反。但是,对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的私募基金来说,转型为公募在策略应用上变化不大,反而在渠道、客户资源以及销售资源等方面获得较大助力,因此以固收类产品为主的“私转公”案例相对更容易成功。部分以债券投资为主的固收类私募基金在权衡利弊之后,更愿意选择面向大众的公募基金牌照。
从历史业绩看,过去投资债券的私募基金转型相对较好。在前4家“私转公”基金公司中,弘毅远方基金暂未发行公募产品,其他3家均有公募产品。其中,鹏扬基金旗下公募产品最多,共计19只,凯石基金旗下1只,博道基金旗下2只。具体来看,鹏扬基金旗下19只产品中,权益类基金共4只,均为偏股混合型基金。凯石基金和博道基金旗下合计3只产品,同样也是偏股混合型基金。从业绩来看,这7只基金产品年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而且越早成立的基金亏损的幅度越大。反观其余的债券基金产品,业绩表现均相对稳健。
基金研究专家王群航表示,公募基金的产品线更加丰富多样,私募进入公募行业有助于吸引资金,扩大公司管理规模,还能提升公司品牌效应。同时,公募基金公司内部有专户产品、基金子公司,均属于私募性质,那些私募公司原先的业务基本上可平移到专户和子公司中去。如此一来,原先的私募业务有望继续,公募新天地又能够打开。当然,这种平移只包含部分业务范畴,具体到公募业务的每只产品上,还要涉及基金管理人的平移、基金合同的变更等多个问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