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9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局良好,成效初显——
齐心换得满村芳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金亮
这是浙江奉化滕头村风貌。 新华社记者 殷 刚摄

现阶段,我国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最直观的体现是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与城市差距大,如厕难、环境脏、村容差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当前推进乡村建设的主要抓手——

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第一年。当前,由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牵头,各地正全力实施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整治行动开局良好,可谓“齐心换得满村芳”。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当前推进乡村建设的主要抓手。”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农民比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低,不仅体现在收入差距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生活环境差距上。要下大力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乡村建设成为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让农民与市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

因地制宜探索好模式

现阶段,我国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最直观的体现是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与城市差距大。如厕难、环境脏、村容差等问题较为突出。今年8月份,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第一批督导调研。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李伟国说,总体看,各省份迅速开展整治行动,开局良好、成效初显,产生了一些典型性、示范性的做法,为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有规矩才成方圆。一些地方把规划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一道关口,坚持无规划不建设、先规划后建设,及时开展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指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张蓝图绘到底。贵州发布了村庄规划导则,以“一张图、一张表、一说明”的形式对农村房屋建设风貌、田园风光、配套设施等合理规划,突出“一村一韵”。海南95%的村镇编制了规划,75%的村镇规划已批准实施。

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各地农村发展千差万别,人居环境整治也要分类施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东部地区以及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要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中西部有较好基础的地区,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在优先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记者了解到,不少地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示范引领,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统筹推进。河南把157个县(市、区)划分成一、二、三类,分类分区域推进整治。安徽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原则,在1万个中心村先行推进。湖南省分一二三类县市区选定了7个市县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市县,同时在全省选择1000个村开展示范创建,力争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推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重点改善农村环境问题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这是此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生活环境的写照,垃圾堵路围河、污水随意排放等现象在一些农村普遍存在。记者了解到,从当前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看,人居环境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垃圾、污水、厕所等环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上,分类回收是关键环节。贵州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湄潭县、安顺市西秀区、麻江县列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建立县城周边“村收镇运县处理”、乡镇周边“村收镇运片区处理”和边远乡村“就近就地生态环保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贵州省农委副主任肖荣军说,目前全省已建成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设施约2.77万个,占总数的23.44%。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仅要管控污水乱排乱放,还要将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在江西省定南县龙塘镇,一座由光伏发电板盖起来的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站格外醒目。“处理站采用新型低能耗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能解决1200人日常排放污水处理需求,还配套装机容量123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太阳能发电就能供给站内所有设备的运行。”污水处理站的设计建造者郭铁成说,这种一体化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站投资少,具有推广性。目前,该县已建成运行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有20余座,计划今年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

在农村改厕上,一些地区积极推广适应地域特点、农民能接受的改厕模式,并注重粪污同步处理,推进厕所革命。山东以标准化理念推进改厕建设、使用和管理,制定了厕具产品、施工验收、使用维护等地方标准,按照设计、招标、施工、验收“四统一”工作流程,整村推进实施,并由县级组织逐户验收。省、市、县各级财政对一般农户每户补助900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补助1000元。目前,全省已累计改厕931.5万户,到今年年底基本完成乡镇内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

建立投入运营长效机制

尽管各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局良好,进展较为顺利,但督导调研组也发现在工作推进中还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比如,历史欠账多,整治任务重,地方财政压力大,资金投入有待加强;农民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有的地方政府搞大包大揽,建设运营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等。

如何破解资金难题?各地积极探索。黑龙江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整合9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江西积极调动社会资金,倡导成立民间性质的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引导农村在外成功人士、企业家等投身家乡建设;福建通过实行旧村复垦新增耕地形成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将交易资金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等支出。督导调研组建议,中央财政要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投入力度,并保持逐年增长。加强监督考核,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绩突出的县予以奖励。

“干部辛苦干、群众背手看”是一些地方改善人居环境时遭遇的尴尬。但在浙江安吉,要不要整治、什么时候整治、整治什么内容,都是村民先投票、村里自主定、县乡再配套。浙江省农办副主任严杰说,浙江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先行省份,2003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我们下大力气解决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环境问题,也相信动员群众的力量才能见到成效。”如今,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8.6%。

业内认为,村级组织在农村环境治理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要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鼓励农民利用房前屋后发展具有乡土特色的庭院经济,推介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和精品旅游景点,带动提升村容村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