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9岁的张春从技校毕业分配到上海电器塑料厂当钳工。
那时的张春,肯定想象不到日后他能成为一名大学生,成为1976年后中国首个赴海外研究金融的博士、首个在美国一流名校执教的金融学者;再之后,2004年他成为首个全退回国执教的金融海归学者;2009年,他又与同道推动组建了中国金融“黄埔军校”——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下称“高金/SAIF”)……
如同张春自己所说,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要“坚持梦想、乐于尝新、勇于冒险”。
年少求学
张春的父母都是老党员,母亲是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毕业的大学老师。在家庭熏陶下,张春从小就对数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有浓厚的兴趣。
1969年至1973年,还在上中学的张春就对被同龄人视为天书的《资本论》等经济学产生了兴趣和思考。1973年张春从上海市虹口区五十二中学毕业后分配到技校学习两年。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这让原本就喜爱读书的张春重新拿起书本。没有任何意外,张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大学期间,张春几乎都在学习中度过,数学天赋也充分展现。“或许是之前浪费了太多的学习时间,那时就想着要把宝贵的知识都补回来。当年,就连走在校园里都在一刻不停地背英语单词,整个大学时期忙碌且充实。”
1979年国家打开了留学之门,张春在得到各方鼓励和支持下,提前大学毕业。1981年9月份,张春如愿以偿赴美学习,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批留学生。1982年1月份开始攻读俄勒冈大学数学系硕士。
在美国俄勒冈大学数学系攻读硕士的同时,张春把美国大学本科经济学的大多数课程也修读了一遍,硕士毕业后即被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录取,继续攻读管理经济学和决策科学博士学位。张春的“学霸”模式更是在博士期间全方位开启——1987年,在获得管理经济学和决策科学博士学位的同时,他也完成了金融系博士生课程的辅修。
毕业前,张春获得了美国4所大学的工作邀请,最终他选择加盟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金融系,成为第一位从新中国到美国一流商学院执教金融学的大陆学者。
毅然回国
明尼苏达大学是张春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基地。他至今清晰地记得一位老教授告诉他:“你真正学到一样东西,是你在教那门课的时候。”
有作为才能有地位,为了能在精英遍布的美国立足,张春每日精读《华尔街日报》、课前和学生聊美国的金融新闻,运用更多美国的本土案例教学……挑剔的美国学生感受到了张春的才华与见解。
与此同时,凭借自身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数学模型处理分析优势,张春在金融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成功。在公司金融学领域,张春对企业的资本结构理论作了长期研究。1992年,张春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阐释了劳工合约对金融资本结构的影响。他的研究表明,劳工也可以对企业拥有一定的控制权,首次论证了人力资本在公司治理结构内的地位。同时,他对金融监管领域的混业、分业的利弊都作了仔细的理论论证。这些至今还在被探讨的热点问题,张春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瞄准”了。
在理论界崭露头角后,张春并没有把自己关在书斋里,而是“走出象牙塔”,接受更多挑战。他曾任世界银行咨询顾问,为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美国贝氏堡公司、大都会公司等众多企业提供咨询,他的许多理论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业界的实际管理和运营之中。很多人因为他的经历,也开始相信中国人也能在美国引以为傲的金融研究和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在美国功成名就,张春并没有止步于此。一直关注着中国发展的张春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欣喜不已,回国的念头开始萦绕心头。“萌生了归国的想法之后,经常会在晚上做梦梦见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关于童年的记忆,读书时候的人、事、物。”张春说。
2002年,张春应邀担任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特聘教授。2004年,他正式辞去美国终身教职回到上海,加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任教金融学。“辞去美国终身教职还是要下很大决心的,但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喜欢迎接挑战,愿意冒险的人。”张春强烈感受到,无论学术还是行业发展,中国这一快速发展的经济体都需要“中国智慧”提供支持,很多事情在国外是无法做到的。
未来计划
“在参与国内学术活动中,我发现金融学成了紧缺的知识,中国需要金融知识人才来助力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张春的意识中,人生重在经历,不去体验中国社会的巨变是人生最大的损失。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教过程中,张春从起初不断调整中美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到总结授课经验撰写适用于国人的金融学书籍,再到组织成员开展课题研究,获取了显著成果。
回国后的张春,一直在以自己的力量,用多年所学培养金融人才。2006年,张春撰写并出版了《写给中国企业家的公司财务》一书,力求化繁为简、深入浅出,被奉为关于公司金融极具实用价值的入门读物;2009年,张春又出版了《公司金融学》一书,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曾评价:“对于有志从事或者研究公司资本运作的学生和专业同仁来说,张教授的这本权威著作是一份少有的礼物。”
执教中的张春,其实还在寻找一个“冒险”的机会,2009年这个机会来了。作为中国重要经济中心的上海,要实现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需要智库建设,也需要人才培养的摇篮,一所“中国的世界级金融学院”呼之欲出。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高金开始筹办。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金融学教授王江、正在中欧执教的张春、正在上海交大执教的周林以及王坦4位海归教授成为这一“中国金融黄埔军校”的创建者。
“像写商业计划书一样写学院规划,找场地、招员工,建立制度,打造国际化氛围……当时并没觉得是一场创业,现在回想起来不是创业是什么?”张春笑着回忆,“创办这样一个学院,对我们来说就是一次创业。其中最难的是,尽管上海交大已经给予许多政策上的支持,可是要按照国际一流商学院模式,创新出一种适合中国的国际化金融学院模式,此前并没有先例,要一一摸索”。
2009年4月19日,高金揭牌成立。2010年,张春成为执行院长。随着国内商学院的增多,如何留住师资成为高金最大的挑战。张春团队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对中国金融的研究,励志将高金打造成研究中国金融的世界权威。
在张春的引领下,高金格外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金也以开放胸怀敞开大门欢迎合作。2013年12月份,在张春领衔推动下,SAIF宏观金融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以加强系统性研究和相关数据模型分析;2014年,该中心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签署了5年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宏观金融学术课题研究方面展开深入合作。2016年2月份,高金顺利通过国际精英商学院联合会(AACSB)的国际认证,成为全球获得AACSB认证的最年轻商学院之一。2018年5月份,高金与世界管理教育的引领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沃顿)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涉及战略发展、国际影响力、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目前,学院还构建了中国最完整的高端金融类管理教育产品线,已累计培养高端金融人才2000余名,他们活跃在中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各领域。
面对管理重任,张春依然保持自己是学者的定位,把握好学者和管理平衡是他的持久课题。在高金网站上,可以看到张春密集参与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变革的访谈,其中浓缩着他对中国金融改革的点滴看法和未雨绸缪,人民币特别提款权及国内市场监管程度等。“中国在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方面发展很快,这里面既有风险又有机遇,涉及很多关于监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性问题,有太多的技术问题需要通晓金融理论和技术的人才来深入研究。”张春说着未来的“冒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