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正迎来一场新工业革命,这将深刻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组织和竞争格局,并重塑全球经济的面貌。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形成门类齐全、规模庞大、配套能力强的制造业体系,但仍然存在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不高、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应抓住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积极打造产业内部、产业之间开放创新、协同融合的产业组织新生态,推动形成制造业高效率、差异化、高质量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组织变革呈现新特征
◢ 组织方式加速转型 产业边界日益模糊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以及智能制造技术、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综合应用,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加速转型,产业组织变革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
一是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成为生产组织方式发展的新趋势。在传统工业生产模式下,大规模流水线式集中生产是生产组织方式的主流形态。但随着数控化、智能化生产设备的普及应用,生产的精益化程度大大提高,促进了生产组织小型化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众包平台、3D打印和创客空间的兴起,使生产组织朝着更加灵活的小批量、个性化、分散化、社会化生产转变。
二是可重构生产系统取代刚性生产系统、大规模定制取代大规模生产渐成主流。传统工业生产模式下,刚性的生产制造系统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当工业生产逐渐步入智能互联阶段,集成了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可重构制造系统提高了生产线的智能化、柔性化水平,使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规模化定制和敏捷制造。
三是大企业主导的供应链垂直一体化模式,逐步演变为模块化、网络化、协同化的产业组织模式。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以规模经济和成本竞争导向为核心,造就了大企业主导的供应链垂直整合模式。正在兴起的新工业革命以人、机器、资源的智能互联为主要特征,进一步提高了供应链内企业之间、不同供应链之间信息的交互性和协作能力,推动产业组织由纵向一体化走向纵向分离。由此形成的模块化、网络化组织形态进一步增强了生产组织的灵活性及其对市场需求的匹配能力。众包、网络化协同研发、协同制造等进一步强化了资源的有效协同。
四是不同产业边界日益模糊、融合。制造企业与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发展为数字化网络化企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加速融合,服务型制造、制造业服务化亦成为制造业演进的重要趋势。
五是企业组织扁平化,平台经济成为重要的组织形式。传统的科层制管理体制因严重制约了沟通协作的效率,正加速向扁平化网络化组织管理模式转型。平台经济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态,具有开放、协作、共享等特征,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在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社交媒体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较快发展。
几方面问题值得关注
◢ 行业集中度不高 同质化竞争较多 监管模式相对滞后
一是多数领域企业发展水平低小散弱,行业集中度不高。具体表现为大企业占比不高,尤其是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许多中小企业存在技术工艺水平低、产品低端同质化、经济性和盈利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这种情况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水平与国际的差距。比如,我国拥有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超过1300家,2017年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收入约2000亿元,前十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约为39%,而全球集成电路设计前十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超过了76%。
二是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低,企业同质化竞争多于差异化竞争。在我国制造业的很多领域,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在产品、零部件、设计、工艺、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都有待提高。以机械工业为例,很多企业都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特征,长期以来导致的结果就是,许多本应具有规模经济性的产品形成不了规模优势。一方面,大企业“大而不强”,难以形成如大型跨国公司一样具有竞争力的“航母级”企业群;另一方面,小企业“小而不专”,不利于形成大量在细分领域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单项冠军”。
三是平台经济等新兴组织模式有待引导规范,跨界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由于互联网平台经济自身的一些特点,比如跨地区跨领域、用户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平台主体复杂多元化等,使传统的分行业管理体制、监管手段和针对单一主体的监管模式难以跟上新业态发展的需要。同时,分部门、分行业的准入管理模式和属地化、差异化的监管体制也难以适应跨界融合型新业态和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培育有活力的产业组织新生态
◢ 更加开放创新 更加协同融合 更加健康规范
一是着力完善体制机制,鼓励支持产业重组和跨界融合。应顺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环保、节能、质量、安全等方面进一步提高相关技术标准,推动企业出于技术升级和市场竞争需要而实现强强联合或并购重组,倒逼产业竞争力提升;围绕融合型新业态发展的要求,进一步革新理念、创新监管,在跨领域准入门槛要求、管理体制衔接、跨领域政策融通等方面大胆探索,破除互联网信息技术企业向各领域跨界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体制机制壁垒,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条件。
二是引导企业以智能化生产方式为引领,主动进行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创新。产业组织方式变革以智能互联为基础,建议依托现有企业技术改造专项、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等政策,加快推进企业生产制造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支持发展一批数字化工厂示范项目,促进企业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系统的无缝对接;引导企业探索网络化虚拟化生产组织模式,以智慧供应链建设为抓手,以关键数据为核心,整合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价值流,开展企业流程再造,形成系统化、集成化、敏捷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三是建设高质量众创平台和创客空间,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依托互联网平台的众创众设模式实现国内外研发、设计、创意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制造企业研发设计能力,帮助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和创新驱动发展;健全和完善众创空间发展环境,通过线上与线下制造资源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实现创新创意到产品的转化,更好带动创业和就业,进一步活跃制造业创新生态。
四是加快产业组织形态融合,促进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协同。一方面,支持大型工业企业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借助制造即服务的理念,将众多制造企业的制造资源整合起来,积极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通过虚拟化接入,以服务的形式实现制造资源共享、能力众包。另一方面,支持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发展适应自身业务特点的定制服务,将大规模定制模式与众创、众设等创新组织模式结合起来,满足居民消费升级、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成为面向行业或跨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协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集群生态。
五是支持平台经济健康规范发展,构建有活力的平台经济生态。应加强对平台经济相关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个人信息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共性问题的治理,完善平台分类监管体系;科学把握平台经济业态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改革和优化传统监管架构和监管方式,重点完善公开、统一、透明的准入规范,加强部门的协同监管,综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鼓励平台企业和平台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平台治理,促进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和价值共创。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