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8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收藏就像一本书
□ 李书哲 刘祖刚

大浪淘沙,经历了岁月洗礼的藏品默然无声,还原着历史原本的面貌,必将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在江西省遂川县,近年来,民间收藏逐渐热了起来。盖因这里建县历史悠久,又是革命老区,红、古资源丰富。最早的民间收藏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

2016年,遂川成立了民间收藏协会,兴起了古玩市场。每月25日,还确定为固定交易日,吸引着湘赣两省,吉安、赣州、郴州三市大批收藏爱好者“淘宝”。

市场里,人来人往,既有开店坐守的老板,也有“铲地皮”(民间对走村串户地收藏品的俗称)后摆摊儿的。一般钱物现场交割,以物易物极少。几乎所有民间收藏爱好者,初期都经历过“铲地皮”阶段,只有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滚雪球般壮大后才坐庄。

能够“淘”到真品,且价格低、物超所值,是令所有收藏爱好者争先恐后的原因。民间收藏发展初期,交通和通讯极不发达。收藏爱好者们不管雨雪风霜,骑着老式自行车“铲地皮”。他们带上饼干和矿泉水,伴着朝霞出门,越是偏僻的山村越要钻,因为这里更容易淘到老物件儿。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就灌几口矿泉水,个中艰辛,普通人难以想象。

对当地最大的民间收藏者梁小平来说,“铲地皮”是一段难忘又心酸的时光。

当年在村里碰到家境殷实又有藏品的,主人有时会用异样的眼光审视,似乎质疑他有坑蒙拐骗的嫌疑,甚至挥手下逐客令:“我家没东西收!出去出去!”每当这时,他总会深吸一口气,平复情绪,用客家话说,“本人不偷不抢,不强买强卖……”质朴的言语,慢慢打消了主人疑虑,自己也逐渐积累起信誉。靠着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梁小平完成了藏品的原始积累,在草林镇开了一家民俗博物馆,在吉安、遂川也开了2家藏品门店。

梁小平坦言,“铲地皮”是民间收藏爱好者的入门阶段,往往最容易上当受骗。

就拿古瓷器来说,经历了年代洗礼和辗转,稍有磕碰就变成残件。修补后再“复窑”烧制,足可以假乱真。转手卖给收藏者,外行很难看出来,两者差价甚大,收藏者可能会多花数倍的价钱。

还有“托儿”,在收藏行话叫“埋地雷”。如张三喊来收购商李四,说王五家有个好物件儿,你一准儿喜欢。其实,张三才是真正的物主,和王五早说好了价,事成后按比例分钱。

在民间收藏界,难道处处套路,防不胜防吗?那民间收藏爱好者的快乐从何而来?

最大的快乐,就是“捡漏”了。这“漏”,还得是从“铲地皮”那“捡”的。低价买到家后,通过查找资料,发现物件儿实际价值(以年代、工艺、历史价值、是否为名人所做等为参考指标)远超买价。

梁小平比较满意的一次“捡漏”,是购得一块同治七年岁次戊辰冬月的匾,上刻有“德寿齐眉”四个大字。经查阅相关文献,此为清道光十五年高中状元,也是江西最后一个状元刘绎送给长辈的寿匾。当初以2400元的价格购入,收藏四五年之后,以十余倍的价格售出,可谓捡了个“大漏”。

运气好能“捡漏”,不走运时,就会被“捡漏”,与好藏品失之交臂。有一块民国牌匾,当初梁小平以600元购入,因未做细致研究,仅以1000元售出。后来,此匾辗转被某地方博物馆收藏,市值已达数万。

梁小平直言,在民间收藏界,“捡漏”与被“捡漏”皆是缘,知足常乐,保持良好心态十分重要。

“入行时,看到喜欢的物件,要先判断年份,经验不足的新手,很容易多花冤枉钱,买到高仿品。这时,要有专业的眼光和大量的知识储备,不要太过轻信别人。”梁小平文化程度不高,初中毕业后从医,入行后边做边学,还买来专业书恶补。一本厚厚的县志,已被翻得边边角角打了卷。

每次草林集日,梁小平就会打开民俗博物馆大门,免费向四方来客开放,让他们一睹藏品真容。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唐朝孔雀玉脉枕(残件)和宋朝瓷枕。

问及当年腾出数百平方米的祖屋建民藏馆,梁小平说目的很简单也很实在,就是要把见证历史的老物件传承下去。作为“60后”,他对毛泽东主席感情很深,这类画像、像章、雕塑很多。

藏品里,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占了一半。不少当地老人都会带着儿孙过来追忆过往岁月。每次,梁小平总要清扫好客厅,泡上一壶好茶。他尤其喜欢与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聊天,从毛泽东开辟红色圩场,聊到草林暴动队;从六条枪闹革命,聊到红军红袖章。他说,民藏就像一本书,永远也读不完。

18年的坚守和心血,梁小平已经累积了上万件藏品。大浪淘沙,经历了岁月洗礼的藏品默然无声,还原着历史原本的面貌,必将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