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与河北廊坊市在共同签署的“通武廊”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推动下,不断创新区域协同沟通机制,在基础设施、产业对接、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诸多方面开展密切合作,推动了三地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发展
上半年,河北廊坊辖区内三河市对接北京的交通工程建设捷报频传,连通北京的燕槽大桥、京秦高速大桥、泃河大桥相继建成,使京津冀三地往来更顺畅。
短短两年间,河北三河市对接北京的交通环境得到巨大改善,这仅仅是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与河北廊坊市区域通力合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与河北廊坊市在共同签署的“通武廊”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推动下,在基础设施、产业对接、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诸多方面开展密切合作,“通武廊”合作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携手合作拓空间
通州区、武清区、廊坊市同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三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具有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基础优势和良好条件。
“通武廊”这个“金三角”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着先锋表率作用,为下好“先手棋”,2016年2月4日三地签署了《通武廊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通州区委书记杨斌表示,三地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开展协同合作,特别是在交通、生态、功能配套、产业发展等领域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控,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相互带动,共同谋划,共同发展。
在京津冀起始段近百公里沿线,机器轰鸣。“通武廊”三地的数千名建设者正按照《通武廊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实施大运河保护开发工程。通过堤岸整修、河道治理、水体改善,使大运河京津冀段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并实现旅游性通航。
协力推进“‘通武廊’运河旅游带”建设,三地联手成立了“‘通武廊’旅游合作联盟”,推出3条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同时,全面开展运河整治提升工程,在通州区段内除了实施河段提升改造,还在沿线修建了运河文化广场,推出了“漕运码头”影视基地、运河文化体验中心、滨河森林公园等项目。其中,正在建设的滨河森林公园总面积达10700亩,建成后将成为京津冀地区的天然氧吧。
武清投资9亿元的运河生态文化片区改造工程已全面开工,总面积达14平方公里,将于今年底建成。据介绍,生态文化片区北部为运河生态区,预留大面积生态绿地,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南部为运河经济区,沿运河两侧建设商业服务网点、餐饮娱乐设施,形成特色商业带,体现运河文化。
香河县利用PPP模式引入中信国安投资有限公司,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总投资38.84亿元。目前,北运河综合治理已完成一期工程(曹店橡胶坝—土门楼枢纽)8.6公里河道清淤疏浚和2公里岸坡防护等水利工程、安运桥南北两侧约2.6万平方米景观工程、运河文化中心规划设计和施工准备等前期工作,力争在2020年实现“通武廊”段整体通航。
协同发展常态化
据三地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通武廊”区域协同发展已经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三地已签署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生态等30多个合作协议。
据介绍,“通武廊”区域的教育合作工程是以10个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1个中等职业学校联盟、1个幼儿园联盟和1个特教学校联盟为骨架建设的项目。该工作机制建立一年来,开展活动务实高效,合作内容丰富多彩。据统计,2017年“通武廊”召开教育工作会议6次,制定文件11个,开展交流互访、教学观摩、文艺展演、比赛竞技等各类活动50余次,受益学生数万人。
“‘通武廊’建立协调发展示范区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获得更多的共享红利。因此,廊坊市一定要主动服务、积极作为,力求在主动服务中拓展空间,在积极作为中提升发展质量。”廊坊市市长陈平说。
廊坊市的北三县与北京仅一河之隔,且具有极大的纵深发展空间,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产业协同方面,近几年来,廊坊共引进北京企业800户,计划投资总额达到1600多亿元。比如,大厂的影视小镇,香河的机器人小镇,均与北京通州中心厂区相距仅10公里左右,在协同发展中,一方打造承接地产业转移环境,另一方协调疏解产业。仅两年多时间,两个小镇分别接纳北京企业百家以上,其中一半以上已经竣工投产。廊坊市协同发展办公室科长胡建雄告诉记者,建立“通武廊”合作发展示范区,廊坊既是积极的参与者,也是获利的幸运者。
入驻香河机器人小镇的尼玛克焊接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孙亮告诉记者,他们原来在北京通州落户,由于土地、厂房等原因,生产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去年整体搬迁至这里,公司的生产规模扩大了,产品种类也增多了,去年年产值达2亿多元。
推进“通武廊”协同发展,也让当地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通过医疗卫生共建工程和文化教育共建工程,实现三地资源共享;通过旅游线路共建共享,提升三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下一步,“通武廊”将在推进北运河生态文化工程、蓝天保卫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交通互联畅通工程、产业提升工程、文化共创工程、旅游共享工程、人才交流工程、教育协同工程、医疗卫生合作工程、社会治安共管工程、美丽乡村工程等开展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