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经济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8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资金切实流向小微企业
——人民银行负责人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问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果静

“金融机构有足够的广义信贷增长的空间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8月2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回应了近期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

金融资本能满足实体经济需求

近期,有市场人士认为,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时面临资本金的占用和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方面的掣肘。对此,朱鹤新认为,少数扩张过快的金融机构可能在这方面感觉有压力,但当前的MPA对总体金融机构广义信贷的增长实际上不构成约束。总体来看,目前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普遍高于监管要求,同时还在通过多个渠道来补充资本,可以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要求。

“这个担忧是不必要的。”朱鹤新说,金融机构资本充足,可以满足实体经济融资的合理需求。4月份定向降准以后,央行又在MPA中新增临时性的专项指标,专门用于考察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的情况,要求金融机构将降准释放的资金用于小微企业的信贷性投放,并将节约的资金成本用于向小微企业让利。

“MPA也适时做了一些调整,通过正向激励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朱鹤新介绍,7月份定向降准后,央行进一步更新了考核要求,在MPA结构性参数中将考察范围扩展到普惠金融领域,普惠金融领域表现突出的金融机构将获得更优惠的结构性参数,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小微和“三农”等领域倾斜。

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如何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是当前舆论关注的焦点。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的第二次会议,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放到了更突出的位置。

“的确应该看到,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增多,央行将流动性注入银行体系后受到资金供求双方意愿和能力的制约。信用扩张受到供给端和需求端多重约束,有时存在金融体系‘有钱’难以用出去的情况。”朱鹤新说。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朱鹤新表示,小微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方说财务不规范、规模效应欠佳、抵押品不足等。从资金供给端看,市场风险偏好下降,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分支机构和信贷人员积极性不足。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朱鹤新强调,货币政策要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宏观总量与微观信贷之间的关系,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大方向不动摇;金融机构要下沉金融管理和服务重心,按照财务可持续原则,合理覆盖风险、优化考核激励,增强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同时,还要与其他部门做好统筹协调,发挥好“几家抬”的合力,坚持不懈抓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从长远看,还要通过改革的举措,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来疏通货币政策渠道,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支持实体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各项措施成效逐步显现

朱鹤新表示,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出台、落实了一系列旨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措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总体看,相关政策措施有序落实,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朱鹤新表示,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投放力度加大,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也在不断改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

央行数据显示,目前小微信贷呈现“增量大、余额增速快、成本下降”等特点。1月份至7月份,普惠口径小贷款(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与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新增6083亿元,同比多增4042亿元。

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也较快。7月末普惠口径小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比上年末提高6个百分点,也比全部贷款增速高2.6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更是有所下降。7月份新发放的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41%,比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朱鹤新表示,这说明在缓解融资难、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开前门,让我们的资金切切实实流向小微企业,流向实体经济。同时,要注意防范道德风险,守好风险底线,让‘活水’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 朱鹤新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