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电曾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群众生活作出过贡献。但早期建成的部分小水电站,由于缺乏对河流的整体规划等原因,也不可避免地对局地生态产生了不良影响。如何有限、有序、有偿开发利用水能资源,通过科学规划、严格监管去规避农村小水电粗放式开发的问题——推进绿色水电建设正提上日程
小水电是我国重要的民生水利基础设施,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尤其是在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小型水电站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例频遭曝光,小水电的无序开发问题引起社会关注。站在转型发展十字路口的农村小水电,该何去何从?
小水电被曝无序开发
6月19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底,长江经济带10个省份已建成小水电2.41万座,最小间距仅100米。其中,6个省在自然保护区划定后建设78座小水电,7个省有426座已报废停运电站未拆除拦河坝等建筑物。更为严重的是,过度开发致使333条河流出现不同程度断流,断流河段总长1017公里。
河道断流意味着什么?以云南省境内的长江支流南广河为例,南广河50公里距离内就有30多座小水电,其中13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河道断流。记者了解到,南广河上的一座引水式小水电,河上导向自然河道的闸门长期关闭,控制它开启的绳索早就断掉,周边的石头上长满青苔。目前处于汛期,河道还有水流,但在冬季枯水期,这里曾出现800米的断流。
“对于中小水电站而言,增加生态流量,基本上就是直接减少了水电站的收益。因为在保证生态流量的同时,相应可以用来发电的水量就减少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汤秋鸿说。在放水和收益之间,水电站会如何选择?答案显而易见。
为彻底解决下泄生态流量不足、梯级过密、部分河段减流干涸等环境问题,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均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作为今年的压倒性任务。近一个多月来,针对长江经济带小型水电站无序开发影响生态环境的情况,相关部委也陆续开展了摸底核查。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述摸底核查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反馈核实各方存在异议的小型水电站。比如,自然保护区内的小型水电站要不要拆除?
“自然保护区内的小型水电站已经建设运行了几十年,和周围环境形成了新的生态平衡,如若拆除炸掉,对环境和财产影响太大。”多次参与小水电生态环境整治调研的湖南水利厅副厅长陈绍金举例说,1995年开发建设的江垭水电站在自然保护核心区内,有7亿立方米防洪库容,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需要拆除这7亿立方米防洪库容,但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保证?“按照《防洪法》《水资源管理法》的规定,具有防洪、灌溉功能的小型水电站必须保留下来,因为《防洪法》高于《自然保护区条例》。”陈绍金说。
小水电禀赋不能忽视
水电是重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据统计,全国已建成小水电装机容量近7800万千瓦,年发电量2682亿千瓦时,已建成的小水电在解决无电缺电地区人口用电和促进江河治理、生态改善、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水利部统计,通过开发小水电站,全国初步治理了数千条中小河流,形成水库库容2800多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上亿亩。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实施以来,全国解决了400万农民的生活燃料,每年可减少薪柴消耗670万立方米,保护森林1400万亩。
农民的感受更真切。在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小水电曾是点亮山乡的“一根火柴”。“位于钱塘江上游衢江的支流厚大溪上的九峰水库,直接解决了汤溪镇农村的缺电问题。”汤溪镇党委副书记徐寿春介绍说,上游的一座电站和一座水库与下游村镇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如果没有工程调蓄,村镇就没有稳定的灌溉。
前不久,水利部农村水电与水库移民司发布的《全国农村水电统计公报》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农村水电站近5万座,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占到了全国水电的近1/4,平均到户电价每千瓦时约0.5元,惠及64个贫困村4.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小水电确实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专家也提醒,早期建成的部分小水电站,缺乏对河流的整体规划,有的在建设过程中没有严格履行程序,正如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环保督察暴露出来的问题一样,开发利用小水电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局地生态。
“我们要科学地认识小水电,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小水电的绿色禀赋优势;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科学规划、严格监管去规避农村小水电粗放式开发的问题。”在水利部农村水电与水库移民司副司长邢援越看来,小水电要坚持生态优先,就地开发、就近供电,通过探索资产收益,实现“造血”功能。
目前,我国小水电技术成熟,勘测、施工和设备制造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小水电投入产出比也相对较高,发电量是风电的1.5倍。可见,小水电本身禀赋没有问题,其负面影响是一些地方无序开发、管理粗放造成的,根源在于制度不健全。
水利部副部长陆桂华表示,我们要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抓紧处理好现实问题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多种技术经济手段,将生态改变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但不能因此否定小水电的历史贡献,更不能错误地将小水电定性为生态祸害。
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当前,百姓对河流功能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陆桂华表示,过去小水电工程大多以发电为主,现在越来越多的小水电不仅要发电、灌溉、供水,还要满足生态用水和景观用水需求,提供亲水娱乐产品,“针对人民群众对河流功能要求转变的新期盼,我们要重视解决小水电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应调整小水电站的功能,重点拓展和提高综合利用水平,让百姓感受到绿色小水电发展成果”。
在陕西省石泉县筷子铺水电站,电站的建成不仅结束了该县北部边远山区无电的历史,还维护了下游河道的自然生态。据了解,厂坝间减水河段长度为1.2公里,为保障下游河道生态流量需求,在坝后建设了装机400千瓦的生态机组,并确保生态机组常年运行,不间断下泄不低于坝址多年平均流量10%以上的生态流量。“虽然装机规模不大,但只要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在节能减排、改善民生、修复生态等方面一样大有可为。”水电站业主代表郭义明说。
如今,有限、有序、有偿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推进绿色水电建设,发挥小水电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已经成为水利部门加快转变农村小水电发展的理念。立足于此,水利部也提出了绿色小水电发展指导意见、增效扩容改造河流生态修复指导意见,颁布实施了《绿色小水电评价标准》等绿色小水电技术规范。同时,启动了绿色水电站创建工作,全过程加强生态保护,并首次在全国开展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开发规划修编,25个省份的3400多条河流的规划得到修编。
“今后,小水电绿色发展必须坚持改造运行升级,保障生态安全。”陆桂华说,要以河流为单元,改造或增设无节制的泄流设施、生态机组等,保障小水电站厂坝间河道生态需水量;修建亲水性堤坝等,改善引水河段厂坝间河道内水资源条件,保障河道内水生态健康;对枯水期河流水文情势影响大的水电站,改进发电调度方式,推动季节性限制运行;对于无法修复改造的小水电站,要逐步关停或退出。要逐步建立小水电站生态用水监测网络,通过流域梯级协作机制,全流域协同、持续保障生态需水量,不断改善河流生态。
目前,绿色小水电的创建工作正在逐步展开。按计划,到2020年,单站装机容量10MW以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1MW以上、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过的水电站均要创建为绿色小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