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8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调研员 李 燕——
发力六大重点方向 更好培育新动能

一是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带动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我国技术创新的基础依然薄弱,基础研究占比不高,引领性前沿技术创新和颠覆性原始创新不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扩散的机制不完善。下一步,应以完善技术创新生态体系为重点,抓住新兴领域颠覆性创新集中涌现的机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抓紧突破一批前沿技术和通用性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扩散应用,带动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高水平发展。

二是促进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为主要投入要素,是制造业向高端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要做强做优科技服务业,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突破、创新前沿和集成服务产品开发等提供源头支撑;要构建完善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体系,为产业升级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技术、网络和服务支撑;要高水平发展工业设计,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要提高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管理咨询、商务服务等行业的发展质量,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

三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促进新一轮全方位产业升级。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是全球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进程面临着信息集成水平不高、精益管理落后、关键系统和网络安全支撑能力不足等诸多挑战。对此,需正视不同行业、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统筹推进智能产业与智能应用发展,促进管理与技术的同步升级。与此同时,应从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入手,以政策、法规、强制性技术标准促进制造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推行绿色设计、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政策融通和资源整合,支持制造业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四是积极推动产业组织创新和管理变革,完善培育新动能的组织生态。产业组织创新是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助推器和倍增器,应顺应产业组织创新变革的机遇,以工业互联网应用为重点,着力推动创新协同化、产品定制化、生产网络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产业价值链和价值网络,不断增强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五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重塑传统经济形态。相比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数字经济是以信息、数据为主要驱动要素的经济,是更具活力的经济形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关键是构建自主可控的数字产业体系,重点是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全民信息能力。

六是改善营商环境,激发投资创业活力。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创业和投资的活跃程度,影响着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质量。总体上看,我国在施工许可办理、开办企业过程、中小投资者保护、电力获得、开展跨境贸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都应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解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