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8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刘守英——
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要靠深化农村改革

我们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

一是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一方面,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稳定融入城镇。另一方面,要鼓励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培育造就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升乡村人才质量;鼓励工商资本下乡,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为乡村发展注入“活水”。

二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历史转型期,农民对农地的经济依赖度下降,消费需求变化促进农业从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转变、农业发展向提高劳动生产率聚焦,农业的内涵、功能、要素组合、业态等呈现出新的变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好制度建设,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方面切实发力。

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研究中心主任 石新中——

建设信用体系

促进体制机制创新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市场信用环境、降低交易成本、防范经济风险的重要举措,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社会信用体系的运行包括三个机制:信用信息的公开机制、信用产品的供求机制和信用的奖惩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即对上述三个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其实质就是通过对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采集、保存、分析、传播、应用等,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信用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从而惩戒失信、褒扬诚信,维护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从目前相关行业和地区的实践来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更好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看,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政府转变职能,可使政府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水平,实施分类监管,从而节省政府资源,提升监管的效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多部门、多行业归集和共享,可以使各部门从过去的单一监管走向多部门和各行业乃至全社会参与的联合监管;除了传统的法律和道德手段之外,信用调节机制的实现有助于政府对市场主体的监管从事后、临时的监管转向及时、长效的监管。

对社会各主体来说,社会信用体系的有效运行可以降低人们之间的信任成本,提升市场主体诚实守信的自觉性,更好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优化资源配置。

(益 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