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高原生态脆弱地区,西宁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先导
“美丽夏都”生态转型探新路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艾 芳
在西宁北川河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中,已完成治理的河岸景观带景色。 艾 芳摄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积极推进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扎实推进“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等建设行动,加快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以绿色政策为先导,绿色产业优先发展,绿色民生优先落实,为生态脆弱地区探索出一条实现绿色发展的创新之路

7月的青海西宁气候宜人,天空湛蓝,绿树如茵,鲜花盛开,湖水清澈。这是一年里“颜值”最高的季节。在西宁市的一个街边公园,60多岁的徐阿姨告诉记者:“现在环境好了,雨水比以前多了,街道干净整洁,生活越来越好了。”在百姓眼里,被誉为“美丽夏都”的西宁,幸福指数正节节攀升。

作为我国高原生态脆弱地区,青海省西宁市以1%的地理空间承载着全省50%的人口,它是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百万的中心城市。在这个生态敏感、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更显得尤为重要。西宁市委书记王晓介绍,近年来,西宁市积极推进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扎实推进“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等建设行动,加快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去年3月,西宁市提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以绿色政策为先导,绿色产业优先发展,绿色民生优先落实,在生态脆弱、欠发达地区努力探索出一条实现绿色发展的创新之路。

生态优先为“高原绿”增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工业化的加快,西宁也像许多城市一样,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空气质量持续恶化等问题。改革开放之初,西宁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7%左右,过低的植被覆盖率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风沙肆虐,“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为当时西宁市民的真实写照。

西宁市绿发委主任刘波告诉记者,近年来,西宁市紧紧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的目标,以构建“一芯二屏三廊道”城市新型生态格局为重点,向生态建设的更高目标迈进,开展实施了一系列治山、治水、治城的生态绿化工程,加快实施“高原绿”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实施西堡生态森林公园、西宁园博园等重大生态工程。目前已累计完成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造林任务271.52万亩。城市建成绿化覆盖率由过去的5.9%提高到2017年的40%。同时,西宁市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双项荣誉的省会城市,城市绿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据了解,2017年3月,西宁市委成立绿色发展样板城市领导小组,5月就组建了由地方党委专门负责协调推动绿色发展工作的部门——西宁市委绿色发展委员会。“目前西宁市绿色发展正从静态保护升级为动态保护,绿色发展的动力体系基本建立。在推进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做了许多过去都不敢想的大胆尝试。”刘波说:“如我们将甘河工业园区6540亩的工业用地用于建设‘园博园’,这相当于放弃了每年17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

产业升级再现“西宁蓝”

扎实推进“西宁蓝”建设行动,让西宁的蓝天白云更亮丽。近年来,西宁市开展了一系列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措施,按照“标本兼治、固本强基、治本为主”的工作思路,重点从扬尘污染治理、工业污染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煤烟尘污染治理等六大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据统计,2017年西宁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1.1%。截止到今年5月底,西宁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在西北五省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综合指数位居第二。西宁的大气无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西宁蓝”为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增添了底色。

淘汰污染落后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由于西宁锂资源极为丰富,在产业转型升级中,重点在南川工业园区打造千亿锂电产业基地。记者在比亚迪动力电池工厂内看到,厂房建设如火如荼。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在西宁投资40亿元,建设10GWh锂电池及配套的项目。项目一期达产后年产值可达80亿元以上,可解决当地5000多人就业。2019年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工厂。

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是青海省政府通过产业招商引入的高科技企业。青海锂资源的储量占国内80%,盐湖锂资源占世界储量的1/3,青海是名副其实的“锂资源大省”。“在入驻时,企业享受到了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该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泰丰先行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目前已成为全国锂电池产业的排头兵。

近年来,西宁市新兴产业引领作用正日益凸显,传统产业循环节能低碳化改造稳步推进,经济生态化转变逐步加快。西宁将产业发展与当地资源环境相结合,既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又促进了产业升级。

改善水质促进“河湖清”

加快推进“河湖清”建设行动,水生态得到根本改善。在北川河核心段综合治理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一组老照片,这里原是一处脏乱差的小河流民居地。如今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治理,景观带上有古色古香的城墙、新建的亭台楼阁、特色的雕塑群,不远处的野鸭正在水面上嬉戏。“项目总投资75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今年10月,这里部分区域就将对市民开放。”西宁湟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田力介绍,北川河综合治理项目是西宁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样板工程,以“高原水城、夏都花园、文化走廊”为形象定位,将建设集生态防护、休闲绿地、文化展示、旅游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城区。

走进西宁市湟源县污水处理厂,记者看到,全县的污水汇聚到这里,经过最新技术反复处理后,一汪清水流向了湿地和河流。湟水河是黄河的上游支流,被誉为“青海母亲河”。2017年,湟源县污水处理原位提标新技术示范项目获批。“我们通过投加复合高效工程菌剂等措施,将生活污水净化到准Ⅳ类标准,先排入湿地,而后进入河流。”湟源县污水处理厂原位提标新技术示范项目技术负责人之一、哈尔滨工大博实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李新告诉记者。该项目工程实施后,将促进湟水河流域水体质量整体提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