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像往常一样,湖北宜昌摄影爱好者刘曙松一大早就来到长江边,架起“大炮”,守候着江豚。上午8时许,在长江葛洲坝下游江段的晨雾中,江豚时不时从水里探出头来呼吸,最多时可以看到3头依次露头,相隔不过3米远。
“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江豚家庭。”刘曙松告诉记者,根据他多年观察,这一区域目前共生活着不少于12头江豚,为近10年来最多。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在地球上生存已超过2500万年,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水位下降、水质等因素影响,近20年来种群量快速衰减,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极危物种。
“从葛洲坝起,向下游60公里范围,是宜昌中华鲟保护区。2012年长江江豚科考宜昌江段监测到3头江豚。最新监测确认,在宜昌江段有十几头江豚,至少有3个家族。”宜昌市渔政监察支队副支队长莫宏源介绍,江豚以小鱼虾为食,逐鱼而居。“随着长江大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宜昌江段水质变好,小鱼儿多了,把江豚给吸引来了。”
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队在武汉至宜昌江段共监测到102头次江豚。宜昌江段已成为江豚活动的重点区域。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陶乐介绍,该保护区现每年新生江豚8至10头,现共有江豚85头,“成为稳定增长的江豚种群”。
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马道云介绍,该保护区150公里江段,涉及洪湖、嘉鱼、赤壁、临湘四县市,2012年科考监测到11头江豚,2017科考则监测到17头。
2012年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数量已从1991年的2700多头下降到1040头,仅是国宝大熊猫的一半。据介绍,在整个长江干流江豚数量下降的情况下,长江湖北段的江豚数量不降反升,原因主要是长江生态环境转好,禁渔期延长,渔业资源恢复,沿江厂矿企业污染源减少,沿江码头治理初显成效等。以宜昌市为例,当地政府拆除沿江化工厂、畜禽养殖场、沿江砂场,进行大力度生态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长江江豚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保护江豚,湖北省持续多年的努力终于见成效。几位受访者都表示,保护江豚已是刻不容缓,大家要携起手来,保护好长江,守住绿水青山,留住江豚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