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蒋春磊到深圳已4年多了,对于第二故乡,如今的他除了眷恋,还有感恩。4年前,从事薄膜材料研究的蒋春磊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毕业,前往深圳继续深造。博士后在站期间每年12万元生活补贴,出站后享受30万元的科研补助,让他有条件心无旁骛潜心研究,去年他与团队一起研发出具有30秒超快充放电性能的一体化柔性双离子电池,研究结果发表于能源材料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先进能源材料》。
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人才正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招贤纳士,深圳不遗余力:对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和新引进的杰出人才,每人给予100万元工作经费和600万元奖励补贴;每培养一名两院院士给予培养单位500万元奖励;市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用于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求才心切的不只深圳。天津对外发布“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厦门对一流顶尖团队给予1000万元至1亿元资助;长沙未来5年将投入百亿元以上资金吸引储备100万人才;到杭州工作的硕士以上高学历人员和归国留学人员,有机会获得一次性生活补贴2万元至3万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抢人大战’背后是国家政策的引导及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处处长汪瑞表示。
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樊立宏看来,当今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更确切地说,谁拥有大批高科技人才,谁就拥有竞争的主动权。随着“引进一个人才、带起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产业”的人才“雁阵效应”不断显现,在当前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此番各地轮流上演争抢高科技人才是大势所趋。
“整体看,北京、上海引才引智时更侧重高端国际化人才,深圳底子薄、基础弱,则更偏爱基础性研究人才。从引智的领域看,那些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科技人才是大家竞相争抢的重点。”樊立宏分析说,以杭州为例,根据《杭州市2017年度“1+6”产业国际化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杭州市技术研发类人才需求比例最高,为44%。其中,信息产业对技术研发人才的需求达到55%,健康产业达到54%,高端装备产业达到47%,文化创意产业达到18%。
“城市引才引智只是第一步,引得来还要留得住、用得好。”樊立宏说,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引进来后要创造一个适合人才发展的宽松环境,积极为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及条件,真正形成城市对人才的“拴心留人”。从长远看,还应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因为只有他们才更清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政府则需搭台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