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7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一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
魏永刚

在互联网时代,关注就是力量,“围观”并不简单。要想在纷纭嘈杂的网络世界中不迷失自我,就要努力做一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对世界、对形势保持一份整体的、科学的认识,学会比较、鉴别,质疑、求真,不断涵养自己的媒介素养,提高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

网络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与那些活跃于网络世界的名流、大V不同,更多的人在网上只看不说,或者多看少说,成为各类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作为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昵称——“吃瓜群众”。

以“吃瓜群众”自喻,表达的是一种事不关己的“围观心态”。但在互联网时代,关注就是力量,“围观”并不简单。要想在纷纭嘈杂的网络世界中不迷失自我,就要努力做一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

网络技术方便了新闻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播格局。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网络传播打破了“传授”与“接受”的边界。进入到网络里来的每个人,都是传播者,也都是接受者。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又都是别人的听众。在这个世界里,任何事情都可以围观,每一个“吃瓜群众”都可以发言。点赞、转发、评论等等,都是一种表达手段,都可能在自我表达的同时影响另一个“吃瓜群众”。网络是一个庞杂的世界,你喜欢什么,就能找到什么,从网络上看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反过来也是在给自己描摹一幅“自画像”。正因为如此,做一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对网络世界需要多一份理性。

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非常容易,但对信息作出判断和整合却不容易。现在,只要打开一部连接网络的手机,信息就会扑面而来。微信里面有信息,朋友圈里也是信息;你关注一个客户端,每天会收到推送过来的各种信息;还有很多不知道从哪里发来的广告信息等。面对眼花缭乱的信息,如何选择就成为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获取信息越容易,越需要对信息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网络世界,我们会发现:离奇并不一定可信。这里的羊长了四只角,那里的牛会说话等等,稀奇古怪的事情看上去热闹,实际上找不到真正的“新闻要素”,没有时间、地点等一些基本信息;迎合的并不一定可信,你喜欢体育,满世界都是有关体育的信息涌到你眼前,你喜欢种花,天天都有花卉的消息推送给你,大数据精准了解了你的爱好,也能挡住你认识世界的眼睛。令人激愤的也不一定可信。一些随意裁减历史、移花接木拼凑的信息,看上去令人激愤,却不一定是事情的全貌;有时候,有图未必是真相。那些只把镜头对准违法者胡搅蛮缠,却不给警察解释机会的视频,那些把目光对准惨烈车祸现场,却不告诉受众救援情况的录像,都没有提供足够的真相。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碎片化的世界,我们已经习惯于利用碎片时间不断接受碎片化信息。在这种碎片化世界里,只有坚守一份理性,才能避免瞎子摸象,以零散的、局部的感受取代整体的、科学的认识。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无论是国际关系还是国内形势,都是由不同要素按照有机联系组成的。碎片化的信息即使再丰富,也不可能拼凑出对世界整体的认识。有人说过,如果把目光对准灾难,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停尸场。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作为“吃瓜群众”应该保持一种警醒,越是吸引眼球的奇闻怪论,越要防止被忽悠、被误导。

所以说,做一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并不简单,需要我们学会比较、鉴别,质疑、求真,不断涵养自己的媒介素养,提高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保持对良知与正义的追求,在众声喧嚣中坚守一份理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