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脱贫攻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7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辽宁庄河市:
“致富补贴”牵引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苏大鹏 通讯员 徐 举
庄河市东瓜川村村民在大棚里打理种植的滑子菇。
本报记者 苏大鹏摄

在辽宁省庄河市塔岭镇东瓜川村,一片20亩、栽满1700多棵榛子树的山坡承载着当地村民邹本柱的致富梦想。

“俺庄稼人肯下力气,可是没有本钱,要是没有扶持政策,肯定干不起来。”邹本柱对记者说。原来,庄河市对种大榛子的农民每亩地给两份补助,分别来自扶贫和林业部门,每亩地补贴总数可达1000元。

在庄河,低收入的农户只要勤劳肯干、脚踏实地发展经济作物,当地都会根据农产品项目给他们发放“致富补贴”。

邹本柱的兄弟邹本发也是勤劳的农家人,在他家的大棚里记者看到,堆放整齐的滑子蘑菌棒长出了长长的菌丝。邹本发告诉记者,10月份滑子蘑就可采收上市了,到那时他家两个棚纯收入能达到五六万元。东瓜川村党支部书记张桂学告诉记者,从前年开始,东瓜川村利用大连市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带动村民种起大榛子和滑子蘑。为了引导和支持村民上项目,每建一个滑子蘑大棚政府补助6000元,每个菌袋补助1元。

村民看到忙忙碌碌的邹本发没白忙活,也都准备建棚种植滑子蘑。在邹本发的带动下,目前已有6户村民种上了滑子蘑,大家生产设施共用,技术共享。邹本发说,集中连片之后,也方便了经纪人来收购,还能卖出好价钱。“大家有活儿一起干,一起奔小康。”

庄河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对于低收入村的帮扶并不是简单地给钱,而是要让村民学会选准产业,实现产业致富。“前年,我们带着村民去本溪、丹东等地考察项目,一路上,发现村民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才促使大榛子和滑子蘑项目落地。”这位负责人说。

庄河市共有低收入村55个,占大连市低收入村的43%,当地脱贫攻坚工作颇为繁重。近段时间,庄河市结合当地农业特色,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带领当地村民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让勤劳肯干的村民通过劳动实现脱贫致富。2016年3月至今,庄河市55个低收入村产业扶贫项目覆盖率达到10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467元提高到12367元,年均增长15.3%,有3个村已达到人均收入1.4万元的标准。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庄河市委、市政府已经将扶贫工作成效纳入行业和乡镇绩效考核,并确定了脱贫时间表和路线图。当地市、乡、村三级组织共同发力,市直各行业各部门各司其职,整合部门资源,落实行业政策,工作重心向低收入村下沉,项目资金向低收入村集中。同时积极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多举措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合力推进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电商+农户”“党组织+企业+农户”“党组织+扶贫车间+农户”“科研院所+合作社+农户”等扶贫模式,搭建起金融、科技、电商和物流4大扶贫平台,推动番茄、水果、草莓、食用菌4大扶贫产业快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庄河市充分利用大连市专项扶贫资金,55个低收入村已全部落实产业扶贫项目,提前两年完成产业扶贫项目落实率100%的工作目标。项目总占地1万多亩,新建设施棚室2900余栋,净占地面积4260亩,总投资达到3亿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