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的诗歌不仅被刻在石头上,更深深刻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现在已经进入图像、视频大行其道的网络时代,我们依然需要诗句,让人们感受语言的力与美
说起“人民诗人”艾青,很多人会想起那句感人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位历经磨难却初心不改的诗人,用那真挚朴实的语言,为我们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新诗。
前不久,笔者借第二届中国(金华)艾青诗歌节的机会,探访了诗人艾青的故乡——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畈田蒋村。这座双尖山下、松树林前的小村庄,就是艾青先生出生的地方,也是他成长过程中对人民大众的同情之心、对祖国故乡的热爱之情的萌发地。
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艾青说“我是地主的儿子”。他的确出身望门,眼前的“艾青故居”是一座坐北朝南、五开两厢的楼屋,有着江南水乡特有的白墙黛瓦建筑风格。中央天井宽敞明亮。穿过中堂,进入艾青父母的卧室,里面摆着“红漆雕花的家具”和有着“金色的花纹”的睡床,都是诗人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提到过的。
虽然诗人出生在条件如此优越的家里,但幼时的他却很少感受到父母疼爱。在出生后到学龄前漫长的五年里,他被寄养在既是乳母又是女佣的“大堰河”家里。
步出艾青故居侧门,向北穿过蒋氏宗祠门前的广场,便来到保姆“大堰河”的家。与轩昂的艾青故居相比,这里茅檐低垂,只有三间屋:中间是堂屋,两边分别是卧室和厨房。堂屋里悬挂着老年艾青回归故里时,与“大堰河”儿子儿媳的合影。
在这间窄小的旧居里,诗人感受着“大堰河”给他带来的无微不至的照料。那亲情深深地植根在诗人心里,并用诗的语言喷薄而出: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
诗人在这里度过的,是他人生观形成的最重要的五年。五年中,他感受着乳母深深的关爱和亲情,也感受着乳母奴隶般的凄苦和人世生活的凌辱。凄苦的生活现实,使他渐渐走上“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的道路。
艾青用诗的语言,关心着人民大众的疾苦,也激发着催人奋进的力量。诗人于坚感慨地说,“当人们一直在追问新诗还有没有生命力的时候,在艾青故里,我们看到艾青的诗被写在乡村的大地上、墙壁上、门楣上,这就是最好的答案”。尽管现在已经进入图像、视频大行其道的网络时代,我们依然需要诗句,让人们感受语言的力与美。“艾青不写令人费解的东西,他退到语言的背后,他相信语言自己的力量。”于坚认为。
为了纪念艾青,让艾青诗歌和艾青精神永远传承,艾青故乡金华市金东区修建了艾青纪念馆、艾青公园,修缮了艾青故居,命名了艾青中学、艾青路,还即将修建艾青诗歌公园。其实,艾青的诗歌不仅被刻在石头上,更深深刻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