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6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好普通话, 不仅是 为了“说话”
□ 佘 颖

不学汉语、不识汉字、不懂普通话,会怎么样?

前些日子,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其间,勾勒出语言文字与贫困之间的某些联系。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划定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脱贫工作的重点。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是普通话普及率不高,基本上都呈现出了语言或方言较为复杂的状态:这14个特困地区中有11个地区涵盖少数民族居住区,基本上覆盖了北方、吴、湘、赣、客家、闽、越等几大方言区及内部一些次方言区,有好几个地区还处于两大或几大方言区交界地区,方言使用情况更为复杂。

语言交流障碍,往往会阻碍劳动力在市场中的流动。研究表明,在一国内部,会说通用语言者比只会说本族语言者的收入要高,而双语教育与经济收入之间基本呈现正相关的方式。曾有学者认为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地位相对滞后是因为其教育水平滞后,但是中国劳动力调查等大量第一手数据证明,影响少数民族人口就业和收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普通话能力的薄弱。

对于汉语方言区的特困地区来说,加大普通话推广力度,提升当地人的普通话水平同样具有基础性作用。因为各种方言间的差异极大,已经不亚于另一门外语,同样会阻碍劳动力的市场流动。一项研究指出,在不同方言大区之间,方言距离每增加1个层级,劳动力跨市流动的概率会降低3%左右。大量研究还证明,只会说方言者的经济收入也往往会比说通用语者要低。因此,扶贫必先扶智,扶智应先通语。

目前,我国还有30%,即4亿多人口不能用普通话交流,尤其在农村、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年—2020年)》首次提到了语言要素,即在民族地区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与语言因素相关的政策表述多次出现,比如建立健全双语教学体系、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加强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特困群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等。要注意,扶贫工作中的双语可不是指中英双语,而是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

2018年1月,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三部门联合制定了《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的制定宗旨就是要充分发挥普通话在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增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白水镇小直邑村属于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区。当地准备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发展休闲旅游和第三产业。但是村民的普通话能力有限,村里年纪大一些的老人说不好汉语,日常交流都讲彝语。随着小直邑村民族文化村建设不断推进,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大家免不了要与外界交流,不会说普通话就成了一大障碍。2016年,泸西县白水镇小直邑村为此专门开始举办普通话培训班,培训当地妇女做导游。2年后,小直邑村开展的休闲旅游已小有名气。其中,会说普通话的一批人,开始慢慢富起来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