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6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领“地球村”完善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郑运旺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提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这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和合”思想在推动国际关系走向和平公正的具体化,是引领“地球村”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给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让世界为之一振,令世人耳目一新。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涌现,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然而,清醒分析形势,保持发展定力,顺应时代潮流,始终践行“上海精神”,朝着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方向大踏步前行,是包括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利之所在,心之所向,情之所系。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新的发展理念在中国持续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协调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被实践检验了的科学的发展观,是实现各国经济社会协同进步,缩小发展差距,解决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促进共同繁荣的有力举措。

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安全的事,涉及方方面面,不是单个国家的事。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反对停滞不前、画地为牢的观点;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冷战思维、集团对抗;要坚持整体的观点,反对以牺牲别国安全换取自身绝对安全的做法,从而实现普遍安全。

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合作,就要眼里有人。要尊重彼此利益,尊重核心关切,实现合作共赢。强调要敞开心扉,不闭塞;相互交融,不阻隔;互惠互利,不单边;实现共赢,同发展。

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强调各国文明各有特点,要平等相待;强调各国文明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强调各国文明彼此交流,促进对话互通,消除文明阻隔;强调各国文明以宽广胸怀,超越文明隔阂,超越文明冲突,超越文明优越,互促共存。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共产党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考量新时代全球治理体系的建立与和谐发展问题,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判断。以共商促和谐,让每个国家有话都可以说,都可以被尊重;以共建促发展,让每个国家在携手同行中实现本国繁荣;以共享促和平,让每个国家的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不断增强幸福指数,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观”,针对问题发力,以强烈的使命担当,高超的领导水平,切中要害又现实可行。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必须坚持“五观”,必须弘扬“上海精神”。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