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6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台企业不能总走低价路
唐 伟

从昔日名不见经传,到如今成为电商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这几年拼多多的发展速度令人震惊。除了超低的价格外,拼多多还玩了一套以流量为主的“消费茧房”模式——让人帮忙砍价,砍的人越多,价格越便宜,以此来培养用户忠诚度和消费习惯。从结果看,这一模式确实相当有效:一方面,平台以低价为诱饵吸引了大量用户而获得流量;另一方面,消费者因为“拼团砍价者众多”而获得低价回馈。

此前,诸多顺风车、快车或专车等打车平台,在发展之初,大多采取巨额补贴的发展模式来扩大用户规模,一旦用户的使用习惯培养起来,平台就不再采用过多激励办法来培育市场。这是因为,发放补贴只是短效的强心剂,长久坚持这种发展模式成本太高,必然难以为继,当发展到流量收割阶段,平台难免会偏向放弃补贴,尽快获利。

不过,平台企业很容易养成营销路径依赖,从百度的竞价排名卷土重来,到拼多多以“消费茧房”不断刺激低价需求,都说明转型的道路异常艰难。尽管低价没有原罪,但行业的后来者原本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闯出一条新路,勇于开创新的经营模式,如果总是走低价道路,那就很难实现创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