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发布的《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8)》认为,上海合作组织已成为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试验区。报告称,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共同利益在不断增多,关系不断改善,经济合作不断深入,“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正在稳步推进,新的命运共同体正在形成。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指出:“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中方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了各成员国的一致认可,被载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阿斯塔纳宣言》,成为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的重要成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合组织是重要平台。在深刻分析国际大势和各国共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中方在上合框架内提出,各方应巩固团结协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携手应对挑战,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出一致声音;深化务实合作,顺应地区一体化发展潮流;拉紧人文纽带,使睦邻友好合作事业永葆活力;坚持开放包容,共同致力于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事业。这些都是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容。“上海精神”、丝路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通。
中国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进峰指出,经过17年的发展,“上合组织在组织理念、安全合作、经济合作、人文合作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为打造地区命运共同体夯实了精神基础和物质基础”。“上海精神”是各成员国的共同理想和追求,《上海合作组织宪章》是成员国的共同法律遵循。维护政权稳定和社会安定是成员国长期以来一直高度认可的首要责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加人民福祉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各成员国在区域产业发展上具有梯度效应,在区域能源等经济结构上具有互补性,在发展工业方面有互惠互利为基础的共同合作愿望。
上合组织在构建命运共同体道路上已迈出坚实步伐。如何进一步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8)》指出,应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在政治层面,无论新成员国,还是老成员国,应拆除意识形态的藩篱,放弃社会制度的对立,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各成员国政党之间应加强执政经验交流,互学互鉴,共同进步,加强各国政党领导和政府治理能力,坚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维护成员国社会稳定与发展繁荣。
在经济层面,各成员国要支持国际多边贸易体系,反对任何形式贸易保护主义,减少地区贸易壁垒,推进交通运输便利化,加强成员国经贸合作与相互投资,打造上合组织地区利益共同体、地区经济共同体,切实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增加福祉。
在文化层面,各成员国应尊重文化差异、宗教差异、种族差异,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相互学习借鉴,倡导“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共同发展,加强成员国民间交往,促进成员国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