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10多年来,浙江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绿了山川,清了湖水,富了百姓。
近日,《浙江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发布,提出今后5年全省将以此作为生态文明和美丽浙江建设的总抓手,力争各项生态环境建设指标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打造美丽中国的示范区。
绿色发展 留住碧水蓝天
5月初,走进长兴县太湖街道霞城村,但见小桥流水,兰亭黛瓦,一派诗画江南的田园风光。村里那些属于劣V类水的鱼塘养殖尾水,经过沉淀池、爆氧、过滤坝、生态池等几道工序的处理后,如今已经实现了水质达标,可以直接排入附近河道。太湖街道经发办主任张元城介绍,这套工艺是省淡水研究所指导和设计的,既经济又环保。今年长兴将完成4.3万亩水产养殖尾水治理。
多年来,浙江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清洁生产。2016年,浙江低碳发展“十三五”规划、循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节能“十三五”规划等先后发布实施。去年又出台“绿色经济培育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7%,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以上。
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上新台阶,《浙江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清废攻坚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等7项重点任务,全省预计投入3000多亿元,聚焦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和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领域的21个项目。
共建共享 发展“美丽”经济
绿色发展,最终还是要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生态红利。如今的浙江农村,公园建到村里,公路通到家门口,早已司空见惯。随处可见的农家乐,美了乡村、乐了村民。
这些天,长兴县吕山乡吕山村的吕蒙山公园建成开放,这座崭新的市民公园包括休闲运动广场、生态登山步道和山顶观景台等,不仅成为当地村民的好去处,还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喜欢晨练的吕山村村民刘根荣连连感叹:“这么好的公园,比城里的还要漂亮。”
如今,在长兴县,乡村公园越建越多、越建越漂亮。龙山街道川步村的休闲绿道风景迤逦、空气新鲜,每到周末,健身爱好者、骑行队伍在这条绿道上川流不息。
龙山街道去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80%,仅川步村就让40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销售笋干、土鸡、茶叶等山货给全村带来200多万元的收入。和川步村相隔不远,水口乡顾渚村已经是浙江省最大的农家乐“集聚区”,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农户占到全村的80%,每年吸引来自上海等地游客300多万人次,户均年收益接近30万元,农家乐产业总收入近6亿元,并且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
只有好生态才能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从2012年开始,当地引导所有农家乐业主建起统一标准的无动力人工湿地污水池,处理日益膨胀的餐厨垃圾。从去年开始,当地更是斥巨资启动了生活污水统一纳管处理工程——把全乡所有生活污水通过管道统一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
理念先行 培育生态文化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经过10余年的悉心培育,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已经植根于浙江人心中。
张海庆是一名最基层的“村级河长”,负责管理长兴县和平镇的4条河道和110多个微水体。很难想象,两年前还是垃圾撑满河面、臭不可闻的“黑水沟”,如今变成了村民能够淘米洗菜的清澈河流。
张海庆只是浙江全省“生态管家”队伍中的一员。当下,长兴有528名五级河长,共同守护全县547条、1659公里河道。在浙江,受“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理念的感召,“民间河长”队伍甚至远远超过了五级河长。浙江的每一条河川都遍布着“红领巾河长”“河小二”“河警长”,此外还有不少湖长、塘长、池长、林长、田长,他们投入到保护河湖山川田野的行动中,凝聚成“美丽浙江”建设不可替代的力量。
“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珍惜治理后的成绩,爱惜着身边的环境。”张海庆由衷地说,现在自己巡河时基本捡不到什么垃圾。近年来,浙江通过开展“生态日”活动、施行河长制等,厚植生态文化,在全社会培育了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