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5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40年,又见梨乡
□ 刘存瑞
在那梨花盛开的地方。 褚 震摄

扑扑簌簌的梨花,见证了两千年的风雨,经历了艰难岁月的磨砺,芬芳了家乡父老的前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比喻的是大漠冬天的雪景,我想借喻的是故乡春天的实情美景。

在今年梨花盛开的时节,我接到故乡山西原平的邀请,参加该市第十届梨花诗歌艺术节活动。人常说,近乡心怯。离开故乡40年,家乡变成什么样?

远山逶迤,梨花漫野。梨花,又见梨花。既陌生又熟悉的环境,让我浮想联翩,思绪万千。这里是梨花的故乡,这里是美与善的故乡。

我出生在梨乡,梨花的芬芳伴随了我15年的岁月。我的故乡在原平东山地区,由于地貌像一个“川”字,被称为同川。在这“川”字形的山沟坡梁上,生长着数以亿计的梨树,养育着近10万人民。听先人讲,这里从两千年前,就有了梨树,被称为原平的“摇钱树”。

梨花开了,两千年的时光就亮了,梨花开了,两千年的岁月就散发着芬芳。公元前48年,一个叫班婕妤的女子在这里降生,是著名的西汉女辞赋家,善诗赋,厚美德。编著《汉书》的班彪、班固、班昭也出生在这里,绘就历史巨著,传承中华文化不衰。我国第一声“阿弥陀佛”由这里出去的慧远大师咏诵,后来,他成了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初祖。在《世说新语》里面,记录了东晋时期原平上社村的一位名叫郝隆坦腹晒书的故事。郝隆看见富人们在七月七日晾晒绫罗绸缎,就将自己的肚子露出来,躺在太阳底下睡觉,别人问他在干什么,他回答说:我在晒腹中诗书……他们让这里的人文星空璀璨耀眼,惠及后人。

在这片鸡犬相闻人丁兴旺的土地上,梨花年年开着,无数的才子佳人来来去去,他们就像一朵朵洁白的梨花,给人间带来了无限春光,见证了人间的沧桑与荣耀。

花开花落,有多少梨花,就有多少英雄的故事。他们像高洁的梨花,为了家园的美好洒下了自己的热血。1935年12月,出生于梨乡西社村的续范亭将军,为了呼吁抗战大业,在南京中山陵剖腹自杀,写下了绝命诗《哭陵》:“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留下了云水襟怀,松柏气节,唤醒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信念和决心。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游击队在这里与日寇浴血奋战,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书写了一曲曲不屈不挠的战斗诗篇。1942年11月30日凌晨3时,由于汉奸告密,共产党干部刘子干在北庄头村被几十名日伪军包围,为了掩护战友突围,与日寇战到最后一人,拉响手榴弹同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7岁。为了纪念烈士,后人将他出生的大莫村改名为“子干村”。我没有赶上那段时月,却体验过那种艰难痛苦,我的父亲1943年在村里当民兵。一天早上,在梨园一边锄草一边放哨,遭遇十几名鬼子伪军从邻村康村进入我村刘河底村,我父亲在发出“鬼子进村”的哨息后,被鬼子用刺刀捅瞎左眼,痛苦了一生,给我的家庭带来了伤害。

梨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在我幼小的时候,春天,曾与梨花相伴,在美景中憧憬未来;夏天,拿着一卷凉席躺在梨园中纳凉,享受梨树带来的风光;秋天,上树摘梨,以梨当食,分享劳动果实;冬天,挖窑藏梨,以梨换粮,以梨换衣,展望下一年的丰收。

梨花年年开,又四十年过去了,这片古老的土地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时代,我的家乡越来越美了。子干万亩梨园、上庄万亩梨园、上社万亩梨园、南白万亩梨园……一个个万亩梨园呈现眼前,有的是老树嫁接新枝,焕发出新的青春,更多的是培植的新品种,活力旺盛。我记忆中的油梨、夏梨、笨梨等老品种全部被个大皮薄、水分充沛、糖分充足、肉厚核小的新品种酥梨所替代,原平也就被誉为“中国酥梨基地”。

四十年来,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梨花目睹了梨乡的巨变,每一朵梨花都是一个春天的故事。我的故乡走出了一批闻名国内外的“水果商人”,造就了“同川水果贩天下”的佳话。

改革开放初,故乡一些有想法的果农开始走出大山,到邻近的太原、石家庄、北京等地去推销水果。根据市场需求指导家乡水果生产,注册“同川酥梨”商标,实现套袋无公害生产,让故乡每年生产的数千万公斤水果尽快销往全国各地,每年为当地农民增收数千万元。后来,走出去的果农越来越多,经验越来越丰富,胆识也越来越大,形成了数千名水果经纪人队伍,组建了近百个林果专业合作社,并把生意做到了国外,菲律宾、越南、蒙古等国都留下了他们贩运水果的足迹。在北京、太原、天津、哈尔滨等众多大城市,建起了近百个水果批发市场,流动销售与定点批发相结合,走南闯北营销水果。同时还把广西菠萝、海南香蕉、湖南橘子、新疆的哈密瓜等各地的水果带回山西,形成路不空走、车不空回,来回都赚钱的经营模式。有的经纪人已成为城里人,更多的经纪人则是把所赚资金源源不断地汇回家乡,投入再生产,使原平水果真正成为当地果农的“金银果”“致富果”。

又见梨花,那是父亲的梨花,也是母亲的梨花。又见梨花,那是游子心头的灯,也是异乡人眼中的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