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国重器需要科学技术领域的工匠精神,需要百折不挠敢担风险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最忌讳的就是短期行为盛行。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用法律的手段杜绝山寨现象。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如宽容失败的文化和恒心耐力的文化
中经工业景气监测预警报告显示,一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为132.4,比去年四季度上升5.8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3点,近5个季度在120以上的正常景气区间小幅波动,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运行态势。与此同时,工业生产也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近3年除个别月份外,基本在6%至7%的增长区间平稳运行。
伴随着工业景气平稳运行的,是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和新动能的持续增强。
数据显示,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42.8,比去年四季度上升4.9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2点,比全部工业高10.4点。技术密集型的医药制造业,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的仪器仪表、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子设备等装备制造业,以及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食品制造业景气指数均处于137以上的高位,并呈现上升态势。
新动能增长的背后是研发投入的持续较快增长。从2014年开始,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已超过2%,被国际创新研究领域视为一个国家进入创新活跃期的时间窗口。近年来,该项比重保持持续上升态势,由2014年的2.02%上升至2017年的2.12%,超过欧盟15国的平均水平,年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75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尽管从研发投入的角度看,我国已初步跨入创新型国家的门槛,但在排名全球第二的经济规模里,新动能对经济的贡献依然是偏低的。根据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初步测算,接近85%的经济增长动能依然是传统的。
事实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三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创新的结果。两者的关联,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创新的投入与产出效率。目前,我国创新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欧盟15国的平均水平,但同口径计算的“三新”增加值占GDP比重与欧盟15国平均水平比有多大差距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各地过度关注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不排除出现不顾成效将大量资金投入运动式创新活动中的可能。
由于在很多关键领域里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别人手中,因而需要锻造大国重器,就需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一是要坚定不移地走扩大对外开放与坚持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二是要有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恒心和耐心;三是要找准创新投入的重心,千万不要以为只要将极其珍贵的科研经费像撒胡椒面一样大把扔出去就算完成任务了。
打造大国重器需要科学技术领域的工匠精神,需要百折不挠敢担风险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最忌讳的就是短期行为盛行。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用法律的手段杜绝山寨现象。这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对此,外资企业有要求,中国企业更有要求。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比如宽容失败的文化,比如恒心耐力的文化。
除此之外,要坚决遏制脱实向虚的潮流涌动,比如要坚决遏制房地产泡沫的膨胀。正是一些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膨胀,一方面加剧了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加强了社会资金的短期逐利性,甚至连致力于创新的一些风险资本,也陷入追求短期套利的游戏之中。
打造大国重器需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要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前述的“找准重心”其实与“保持恒心”密切相关,因为这些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往往需要旷日持久的投入,需要不断遭受失败打击依然能昂首挺立的毅力,需要的是耐得住寂寞。
如何在这些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同样要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个方向。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促成这个创新体系的建立,促进创新文化的形成,推动创新环境的改善,而不是直接充当创新的指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