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前后,正是江南采摘茶叶的黄金时节。
在安徽黄山市黟县红星乡红光村,茶叶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天一大早,茶农们会头戴小竹笠、挎上竹背篓上山采茶。满山遍野的嫩绿,映衬着茶农的笑脸。“自从来了金书记,我们再不用守着金山过穷日子了,在家门口就能卖茶叶。卖茶不再难,而且价格比以前高多了。”茶农们高兴地说。
茶农们说的金书记,叫金玉琴,现任红光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金玉琴来自贵州布依族。一个别人眼里的“外乡人”,是如何成为当地村民的“贴心人”“领头雁”的?记者在采访中找到了答案。
大胆实践,探索党务工作新路
“传党情、听民意、促和谐”,九个鲜红的大字醒目地悬挂在红光村“金玉琴党代表工作室”的正前方。
金玉琴说,设立工作室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群众所想,传达党中央的政策,“作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这是我应尽的责任。”为方便听取并传达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和困难诉求,金玉琴于2012年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后,在村里设立了“金玉琴党代表工作室”,每月10日定期接访党员群众。目前,工作室共解决村民各类生产生活问题73件。
金玉琴制定了绩效管理办法和村“两委”干部绩效考评办法,明确值班坐班、重大事项、财务管理等制度,将村“两委”的薪酬与其工作情况挂钩,班子成员参加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她特别注重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开展“两委会走一线”活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平台,在美丽乡村建设、全域环境整治中,带领党员干部冲在一线、干在一线,进一步树立党员形象、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
自201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金玉琴将村里能干的村民都吸纳到党组织队伍里。通过党员群众“推”、村党支部“选”、乡镇党委“筛”、县委组织部“审”和党员大会“定”等“五步推优”法,一大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典型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党员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
事必躬亲,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金玉琴像一面旗帜,我们红光村就需要这样一面旗帜。”走进红星乡红光村,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延伸到每一个农户家,整洁漂亮的徽派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说起村党支部书记金玉琴,老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
对村里的事情,金玉琴事无巨细。“累,肯定是累,但我是村党支部书记,是要讲奉献的。”金玉琴说。在工作中,她通过走访农户,与群众促膝交流,了解到大部分村民有致富愿望,但没能力没技术。她便主动与县农业、科技等部门联系,在村支部成立村民培训中心,定期邀请各级专业技术干部及专业人才就林下经济、养殖技术、外出务工等方面知识现场授课指导,并组织开展“村民素质提升”“农民生产技能提高”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极大提高了群众致富能力。目前,红光村已成为县少数民族培训基地之一。
通过创新推行乡村工作网格化管理,金玉琴将全村划分为17个基础网格,通过网格深入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我需要做什么等问题。几年来,通过网格收集意见建议189条,解决难题152个。同时,针对红光村因病、因残致贫较多的实际,在全面落实危房改造、公益林补助、医疗养老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她积极争取资金,试点向贫困户发放黑鸡黑猪、香榧苗等方式实施精准扶贫,取得了良好成效,并作为特色做法被县扶贫办在全县推广。
针对山区娱乐休闲单调,群众极易陷入赌博、迷信等活动的现状,金玉琴通过多方争取,投资约7万元修建村文体中心,邀请县广场舞老师指导群众练跳广场舞,基本改变了晚上打麻将赌博的陋习,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睦;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庄亮化美化问题,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实施村庄整治工程,投资10万元建成6处农村便民水埠头,完成村主要干线亮化工程以及85户危房改造项目,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开展河道清淤、垃圾清理等活动,同时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项目,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实现了村庄环境美丽“蝶变”。
固本培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政治力量的强大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意识到这一点后,金玉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村两委及普通党员,积极为乡村发展出点子、想办法、谋思路,同时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党建基础。
依托县里招商优惠政策,金玉琴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电子塑料件项目落户县工业园,成为全县第一个村级招商入园的工业项目,不仅解决了村内15名留守妇女的就业,还为村集体提供了稳定的税收分红收入。她还将部分村集体林场以联营方式,与企业合作发展高山蔬菜、山羊、黑鸡等种植养殖业,村集体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业增加收入。目前,已经发展香榧200亩、油茶150亩、黄精100亩、黑鸡5000羽等。
根据红光村山多地少的实际情况,金玉琴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笋竹两用林、笋干加工。全村230户村民有三分之一从事笋干加工,收入已占到每户收入的30%,成为“笋干加工专业村”。她参与创办的金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多方争取资金购买黄山黑鸡6000羽分配给村民饲养,然后由公司统一收购,增加了村民收入。金玉琴还带领村两委班子结合农村综合改革,整合扶贫、选派以及其他补助资金,在发展泉水养鱼的同时,村集体投入资金30万元,流转土地100亩种植覆盆子(中药材),带动周边26户群众共同种植覆盆子,户均增收达6000余元。5年来,村级集体经济从2万元增加到2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万元,翻了一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