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5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遏制“山寨社团”需出硬招
吴学安

眼下,“戴着市场的帽子、坐着行业的轿子、拿着企业的票子”,是不少行业协会的真实写照。为此,管理部门先后曝光多批“山寨社团”。这些“山寨社团”未经批准擅自成立并开展活动,或虽经批准成立,但以巨额盈利为主要目的,明显属于违法违规行为。

分析“山寨社团”行骗的手段,多是发展会员、成立分会收取会费,发牌照、搞评选颁奖活动收钱,搞行业培训收费等。“山寨社团”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监管上权责不清,让“大家都能管”沦为“大家都不管”;另一方面,信息公开尚未完全到位,让“山寨社团”得以瞒天过海,浑水摸鱼,处罚点到为止,行骗风险不大,敛财的空间却很大。如此,“山寨社团”必然会无所畏惧。

“山寨社团”屡禁不止、屡打不绝,还有市场对此存在巨大内在需求的原因。一方愿出钱获得虚名,以此作假获利,另一方愿意为需求者提供相关需求,并获取利益。因此,曝光、关掉“山寨社团”,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要彻底断掉相关的内生需求,铲除“社团经济”滋生的土壤。

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社团信息网上公开和查询渠道,加快立法,实现依法治理,扶持一批公信力强、影响力高的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作用,满足市场的合理合法需求。另一方面,消除“山寨社团”的生存空间,对于一些已经曝光的“山寨社团”,应依法取缔,严重的还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责。只有这样,行业协会和社团才能走上专业化、规范化的轨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