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读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5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罐罐茶里看变化
王 毅

我老家所在的村子叫糜窖,是甘肃平凉市静宁县新店乡杏湾村的一个村民小组。如今,村民们的日子可以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老家,乡亲们有喝罐罐茶的习俗。所谓罐罐茶,是把茶叶放在小茶壶里,冲上水,然后用炉火烤,烤到一定程度即可倒出喝了。77岁的爷爷自15岁开始就喝罐罐茶了。有60多年喝茶历史的他,从未嫌弃过茶叶的好坏,但对水的变迁却铭记在心。

爷爷说,他之所以要喝罐罐茶,是因为当时只有在长辈们喝罐罐茶的时候蹭着喝一罐,才有机会吃口干粮,不然整个早晨就得饿肚子。更主要的是山沟里水质不好,咸涩难喝,只有泡过了茶叶,水的味道才变得醇美。

爷爷清晰地记得他第一次开始挑水的情景。爷爷13岁时,个头不高,如果不踮着脚尖挑着走,水桶就会拖到地面。更难的是,要去3公里外的山沟里挑水,挑到家需1个多小时。在此后的20多年里,不论刮风下雨,到山沟里挑水就成了必修课。倘若遇到农忙时节,早晨四五点就得起床去挑水。村民们用水也是非常节约的。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村民们集体出工出钱,在村里打了第一口井。井深两丈多,井水甘甜可口,村民们再也不用去3公里外的沟里挑水了,兴奋之情在当时难于言表。随着小村人口增多,井水已无法满足需求,村民们打出的水变得浑浊,需要沉淀才能饮用,家里人口多的不得不重拾扁担去山沟里挑水。

现在,村里每家农户的门口都有一眼水窖,窖里盛满了水,往窖口一看,水中的脸庞清晰可见。上世纪90年代,为彻底解决群众吃水难,政府出钱为农户打了水窖,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母亲水窖”,村里每户人家都有一两眼水窖。有了水窖,乡亲们彻底告别了挑水喝的日子。

4年前,村里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村民们吃水已不再是问题。村里像爷爷这样熬罐罐茶的老年人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2016年底,静宁县实现了自来水全覆盖,还建成了农村安全饮水供水网络体系,与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共享数据,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横向到工程,纵向到农户”的精准信息化管理。

今年,爷爷喜得重孙,四世同堂。他现在唯一的爱好,就是每天早晨、中午要各熬一次罐罐茶喝。每次回家与我们熬起罐罐茶时,他总是感慨地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扁担、井绳这些老物件我还留着,等重孙长大了看一看,让娃娃知道他们赶上了好时代。” (作者单位: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委宣传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