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脱贫攻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5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南文山:
把每一分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本报记者 曾金华

“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市推广电子商务进村,我成为一名农民电商,不仅摆脱了贫困生活,还帮助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杨正跃高兴地告诉记者。

2017年,杨正跃通过网络销售三七、生姜等当地特产,月销售额10万元,月收入近4000元,并帮助带动贫困户120余户,户均增收近9000元。杨正跃只是云南省文山市涌现出的一批新型农民电商典型代表之一。

文山虽地处边疆,但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据2016年底阿里巴巴研究院发布的大数据报告,文山市名列2016年度全国电商消贫十佳县第一;2017年8月份,国家商务部发布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绩效评价报告,文山市绩效评价成绩名列云南省第一位,也是云南省惟一一个“优秀”县(市);2017年“双十一”县域网络零售额达1.2亿元,名列100个国家级贫困县电商销售数据第二位。

“这些数据的背后,有着2000万元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中央专项资金和市级财政配套的1000万元资金投入。这些投入,撬动了超过1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电商领域,大大增强了县域电商的发展后劲。”文山市市长龚卿说。

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文山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7亿元,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8484元提高到2017年的1万元。数字变化的背后,是财政普惠的阳光给予边陲大地浓浓的支持和厚爱。

在文山市,中央及地方财政资金主要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生态建设、教育、卫生、社保兜底、财政金融和基层党建“十大脱贫行动”为着力点精准发力,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这些资金的投入与使用,有力地改变了文山市各地农村的面貌。”龚卿说。比如,通过加大农业产业扶持力度,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其中,安排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和产业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发展生姜、香脆李、巴西菇、万寿菊等种植业及牛、猪、鸡等养殖产业。目前,全市共打造产业扶贫示范基地34个,采取入股和订单农业等方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2017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3亿元,农业增加值19.7亿元。

文山市是“中国三七之乡”,三七产量位居中国第一、世界之最,但市内的三七企业大多处于原料供应型初始发展阶段。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的形势下,文山州、市党委政府看准三七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投入资金、加快建设三七产业园区。2017年,全市种植三七11.65万亩,带动2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041人种植三七276亩,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386元。

银杏产业的发展同样如火如荼。目前,全市已完成银杏种植5.1万亩,覆盖平坝、小街、新街、薄竹4个乡镇3800户农户(档卡户352户)。为扶持银杏产业发展,市级财政给予每亩补助1000元,一期5万亩共补助5000万元,这样的扶持力度前所未有。预计已种植的5万亩银杏进入丰产期后,可解决5000人次以上农民就业,每年增加农民收入6000万元以上,实现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利税4000多万元。

为保证把每一分财政资金用好用出效益,文山市财政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统一了账务处理,完善了会计核算,并建立了新的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核算账套,规范了财政扶贫资金的账务处理,更好地对全市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使用过程实行监管。

“通过实行资金使用与脱贫任务挂钩,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改变碎片化的资金使用状况,进一步优化涉农资金供给机制,以脱贫成效为导向,盘活存量,确保资金投向最重要的方向、最关键的环节、最准确的对象。相信在各级财政资金的强力支持下,加上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实现脱贫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龚卿表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