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创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5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遂宁构建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体系
斗城暖心服务 创客纷至沓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畅
四川联恺照明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员工正在生产照明产品。 本报记者 刘 畅摄

四川遂宁创新体制机制,实施“遂州英才”、“借脑引智兴业”、“遂宁行——智力助遂”、引才“绿色通道”、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行动等“五大引才行动”,健全“1+7+N”人才服务体系。带着创新基因的企业相继来到这里,为实现遂宁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的遂宁市地形南北长而东西窄,形如古代的方形酒器——斗,因此遂宁的别称是“斗城”,一城如斗,汇聚灵气,这是古时人们的美好期待。而今,创新型企业、高端人才的聚集为遂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灵气”。

在遂宁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雷鸣的办公桌上,经济日报记者看到了“遂宁市科技创新攻坚战2018年度工作推进方案”。在主要目标一栏写着:遂宁2018年全社会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25%;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60亿元;引进国内外高层次、领军型人才100名以上;国家体系评价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过去大家都争取资金和项目,实际上人才才是发展的关键。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遂宁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局长胥晓兵说。

“客”从何处来

在遂宁市蓝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办公室待上一会儿,记者发现员工说话南腔北调,有好几个地方的口音。“我们企业最早设点在深圳,员工来自全国各地,湖南、湖北、江西人居多,2010年搬到了遂宁,大伙儿就一块过来了。”四川蓝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为民向记者解释。

从沿海辗转来到西部,人没散,心也齐,这让李为民感到欣慰。

“2010年12月底我们和遂宁签订投资协议,2012年底开工投产前,从高管到普通员工都分批过来了。经开区为我们建了配套的住房,孩子转学的问题及时解决,生活上的便利让员工安心。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发展可谓快马加鞭,一点也不比在深圳时差。”李为民说。

和蓝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不同,四川联恺照明有限公司是遂宁市从福建省厦门市招商引资而来的企业。

2007年,联恺照明公司来到遂宁投资建厂时,这里的电子信息产业一片空白。如今的遂宁已经成为成渝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后方”。遂宁电子信息产业近200家企业中,三分之二的企业成为成渝两地电子企业的供应商。

“来遂宁之前,我们已经在中部地区一座大城市投资建厂了,过来考察以后发现这边的政策扶持力度更大,政策灵活度更高,政府的承诺绝不是空头支票,颠覆了西部城市在我们心中的印象。”联恺照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长青今年已经快70岁了,在遂宁一干就是10多年。

“我们的企业占地300亩,2010年,政府帮我们代建的厂房投入使用,一直到2012年生产经营理顺了,公司发展彻底上轨道了,我们才回购了厂房。”杨长青告诉记者,2017年联恺照明通过调结构稳增长,加大技改和创新力度,创造了5.2亿元产值,国际市场拓展到欧洲、北美、非洲、东南亚的36个国家和地区。

从担心水土不服到如今风生水起,联恺照明公司在自身发展提速的同时,还从福建引进了3家为其配套的企业。“现在遂宁的发展和创业环境比10年前更好,政府的心态更加开放,企业来到这里很快就能投产。‘以大带小’让我们实现了就近配套,也给遂宁引来了新的活力。”杨长青说。

带着创新基因的企业相继来到遂宁,人才来了,创客也来了,科技创新不断加速。政府体制机制的创新、服务企业意识的创新已经深入遂宁这片创新创造的热土。

创出新活力

在遂宁市经开区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车间里,一条条现代化生产线飞速运转,为了做到产学研无缝衔接,紧邻生产车间便是研发实验室。“我们和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打造的‘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遂宁分室已经投运快一年了。电子科技大学每年有13位博导会把企业当成‘第二课堂’,在他们教学时,我们的科研人员也能旁听,受益匪浅。”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艾克华向记者介绍。

作为一家科创型企业,英创力每年科研经费达到1000万元,产品已出口到美国、德国等国际市场,还进入了空中客车公司的采购名单,年产值4亿元。

近年来,一批以英创力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为遂宁科技界的“小巨人”。

“我们的每个车间、每条生产线每个月都有创新提案,企业只有创新才能活下去,这也是一条市场准则。”杨长青深有感触。

2007年联恺照明公司“落地”遂宁时是节能灯生产企业,连年出口排名位居全国前列,生产经营可谓顺风顺水。2016年,节能灯逐渐被LED光源替代,企业开始走上了转型之路。

“节能灯的订单越接越少,转型生产LED光源初期又遇到国际市场上打起了‘价格战’。在几乎零利润生产周期中,我们苦苦熬了好几个月,直到2017年市场回暖。”杨长青说,是市场环境激起了企业“反击”的决心。为了压缩人力成本、减小劳动强度、增加科技含量,企业送了200多名遂宁工厂的工人到福建总部培训。

2017年,联恺照明技改力度不断加大,不仅升级了LED自动化生产线,还新成立了注塑部。

10多年来,从“切薯片”到“切芯片”,遂宁已先后引进电子信息企业近200家,形成了以集成电路、电路板、核心元器件、高效照明、智慧应用五大产业类别集聚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仅在遂宁经开区就有100余家企业与国内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因才聚众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艾克华、李为民、杨长青……每一位企业家都有着在沿海地区工作超过5年的经历。问及为何来到遂宁并且愿意扎根于此,他们的看法各有不同。

艾克华说,遂宁是一座美丽的森林城市,宜居宜业;李为民说,遂宁政府在创业方面的政策“看得见”“摸得着”,让人心里踏实;杨长青说,遂宁有许多地方没有的天然气和电力优势,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很多人才选择一个地方工作,不仅看待遇,还要看整个城市的氛围和发展空间。”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贸局局长任常菊表示。

近年来,遂宁通过“人才兴市”战略,实施“遂州英才”、“借脑引智兴业”、“遂宁行——智力助遂”、引才“绿色通道”、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行动等“五大引才行动”,在人才和企业之间架起了桥梁。

2017年上半年,遂宁通过健全“1+7+N”人才服务体系,推进117套人才公寓建设,助推四川首家石墨烯应用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新建1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和7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系列举措为实现遂宁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截至2017年底,遂宁在沪深主板及创业板上市工业企业6家;全市“军民融合”发展驶入快车道;城市的科技“基因”进一步深化,赛伯乐双创中心等孵化平台孵化企业200余家,激发了全市创新创业激情。

胥晓兵透露,遂宁市将出台差异化人才政策,从创业补助、创业贷款、创新奖励、财税减免等各方面加强人才保障,为前来遂宁创业的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平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