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家长必须树立起移动互联时代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要做好榜样,先做到自己上网有度;要约法三章,同孩子约定上网的时间、目的;要同孩子一起丰富家庭生活,让孩子领会现实世界中的美好。当然,帮助青少年正确健康地使用网络,不只是家庭的责任,社会、学校以及青少年自身都需要发挥合力
4月24日,教育部发出了一个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紧急通知,剑指当前占据未成年人注意力的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等。可见,我国中小学生沉迷网络问题已经到了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地步。
与《通知》一同发出的还有《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该信提议“家庭要发挥好第一个课堂作用,父母要承担起第一任老师职责。”这与专家们的意见一致:与网络争夺孩子的注意力,最需要负起责任的是家庭。
2017年的一项大规模专项调查显示,有96.76%的学生是在家上网(包括在朋友或同学家的1.53%),上网所用工具为手机的占71.14%。就算不看数据,只扪心自问,有几个家长敢说自己从没在孩子面前捧着手机刷刷刷?又有几个家长没有用“表现好就给看动画片”诱导过孩子?至于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会儿就允许他们玩一会儿手机游戏,更是常有的事。手机已然成为新一代的“哄娃神器”。
有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在使用网络方面,未成年人经常是成年人的老师,以致很多父母失去了对孩子使用网络的掌控能力。由于自身媒介素养和网络知识缺失,家长在监督和帮助子女正确利用网络方面存在很大困难。
因此,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家长必须树立起移动互联时代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高度重视孩子的“触网”行为。
第一,家长要做好榜样。要求孩子少看手机、少上网,家长首先要做到上网有度,尽量控制自己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
第二,要约法三章。现在很多课程学习、知识传递已经高度依赖网络,一味禁止使用,不利于孩子接受知识。一个没有看过《米奇妙妙屋》《小猪佩奇》等动画片的孩子,可能连同学之间的聊天都插不进话。堵不如疏。家长应该同孩子约定上网的时间、目的,比如做完作业后可以看半个小时动画片,并培养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看半个小时自己关机,不能耍赖看个没完。
第三,家长要同孩子一起丰富家庭生活,让孩子领会现实世界中的美好,让他们在放下手机之后,发现更有趣的事情、参加更有益的活动。比如,全家人一起读书、下棋、做游戏、干家务,与小朋友聚会、全家一起旅行、参观博物馆、做志愿者、看演出,等等。事实上,大多数孩子喜爱动物园里的猴子、熊猫远胜过屏幕上的虚拟玩偶,与朋友一起嬉戏玩乐也比玩手机更吸引他们。当孩子们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了乐趣,网络自然就会失去对孩子的掌控,家庭生活也会更加融洽精彩。
当然,帮助青少年正确健康地使用网络,不只是家庭的责任,社会、学校以及青少年自身都需要发挥合力。例如,未成年人遭受网络不良信息侵害、隐私在网上频遭泄露等问题,让未成年人网络立法迫在眉睫。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采取了相应的未成年人网络监管措施。2017年1月份,国家网信办起草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相信这一条例实施后,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将有更好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