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4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露天电影
□ 刘立新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童年时代的乡村文化生活,露天电影都是美好又难忘的一部分

小时候,精神生活十分单调,天天读几本学校发的课本,课本两只角都读起了卷儿,可以吹喇叭了。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父母会买几本小人书供孩子阅读,除此之外,就是踮起脚跟盼望看露天电影。

电影里的故事,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那时对我们小孩子来说,最具诱惑力的是《两个小八路》《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等战斗故事片。

露天电影,通常把地点选在村子的土坪或打谷场上,无遮无拦的,抬头可看见漆黑的天空和眨着眼睛的星星。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热得像蒸笼,尽管如此,丝毫阻挡不住孩子们看电影的脚步和热情。只要一看到土坪墙壁上那块白色的银幕,孩子们像潮水一样蜂拥而至,举着小手呼喊着,跳跃着,那个高兴劲甭提了。沉寂而漆黑的乡村夜晚瞬间热闹得像个大集市一样,灯光照射在银幕上,出现明亮而欢快的窗口,上面密密匝匝不知落满了多少双孩子们渴盼的眼睛……

那时公社有电影放映队,说是放映队其实只有2个人。一个是队长,40岁左右,皮肤黑黑的,不太爱说话,但抽烟倒很厉害,一支接着一支猛抽,不熄火,整个人被烟雾笼罩着。另一个是队员,20岁上下的小伙子,中等个,身材结实。

银幕下,是黑压压的人群。本村的男女老少一般坐前排,大凳、小凳,长凳、短凳,就连竹床上、石头上都坐满了人,没带凳子或椅子的,索性席地而坐。

放映前,村民们说说笑笑,天南海北海侃不休,小到村里村外、家里家外,大到国内国外,天上地下,无所不谈。小孩子则坐在小凳上两只小脚不停当,划来划去的,吃着蚕豆、米花之类的零食,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摇头摆尾,还不时用小手指着远处的银幕,奶声奶气地说着什么,神情十分得意。一阵阵的夜风不时送来各种零食的香味儿,弥漫在空中,飘来飘去,经久不散,人群中时不时地传来“好香呀”的惊叫声。连身体不好的老人都按捺不住寂寞,在儿女的搀扶下,奔着热闹而来。老人们抽着长嘴烟斗,烟火时而明时而暗,在黑夜里像萤火虫一样闪烁着。还有附近村庄的村民们也放下碗筷,拿着手电筒,三步并作两步纷纷赶来凑热闹,他们三五成群站在后面,这儿一簇,那儿一群,有的询问今晚放什么电影,有的打听什么时候轮到他们村放映,还有的打听谁家亲戚或初中某个同学住在村东边还是西边……总之,土坪上人声鼎沸,闹腾得像一个大杂院。

放映开始了。队长坐在一条长凳上,边上是一把小方桌,上面放着放映机和一杯茶,队长一边漫不经心地看着电影,一边喝着茶、抽着烟,面对乱哄哄的露天“影院”,一副习以为常,悠闲自得的样子。小伙子则站在旁边,倒片子或换片子,忙个不停……

土坪静下来了,偶尔会传来孩子争吃零食或不小心碰撞时发出的哭叫声和尖叫声。此时,父母用手捂住他们的嘴巴,不让声音飘出来,怕影响大家看电影,有时还安慰几句,叫他们别哭。可是,当安慰不管用时,就用“老虎来了”吓唬小孩,小孩便一头钻进大人的怀抱,不哭也不闹了。当换片时,人群中又骚动起来,说笑声、叫喊声、小孩的哭叫声和撒尿声、凳子和椅子的碰撞声,响成一片,交织在一起,演奏着乡村露天影院大合唱。换片毕了,银幕上又重新出现画面,土坪又恢复了平静,看到精彩或紧张处,小孩都屏息凝视,眼睛一眨不眨的,瞪着圆圆的。土坪上顿时寂静无声,静得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声和呼吸声。

直到银幕上打出“剧终”两字,土坪再次喧闹起来,孩子们意味未尽地伸着懒腰,打着呵欠,吆喝着同伴、叫喊着爸妈。外村的村民大声呼唤着走散的孩子的名字,这儿呼,那儿应,一呼一应,找到了,有时相互埋怨几句,然后拿着手电涌向各个路口“打道回府”。一时间,手电光交织在一块,像一条火龙一样,把村外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一路上,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谈论并争论着电影里的情节和人物,眨眼工夫,微弱的手电光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