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无商不活,国无商不兴。一国的发展离不开商,官商交往必不可少。如何建立良好的官商关系?怎样的政商关系才算既“亲”又“清”?来自华人圈的政产学代表就此在博鳌论坛上一起碰撞思想的火花。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如今则有人用此形容政商关系,认为政商联盟是人类几千年来做大买卖的不二法门,“权力就像一把火,企业家离远了得不到温暖,离得太近又会被烧伤”。还有观点认为,如果政商之间走得太近会勾肩搭背,如果走得太远会相忘于江湖。
不可否认,人情是亚洲文化的一部分,“亲”的东西无可置疑。亚洲经济多年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这种人情关系,政商之间的良好关系促进了亚洲的崛起和快速发展。但过密的政商关系则过犹不及,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在任何国家,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都应该是“亲”和“清”,但包括欧美国家在内都还没有完全做到“亲”和“清”。西方国家政要出访,往往有大量的企业家随行,这体现的是“亲”;但西方国家的选举政治,竞选时所用大量经费需要筹款,夹杂利益关系,容易导致政企关系不“清”。
新加坡被认为是政商关系处理得较好的一个典型。世界银行将其列为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新加坡的经验是:以德倡廉,使人不想贪;以俸养廉,使人不必贪;以规固廉,使人不能贪;以法保廉,使人不敢贪。新加坡通商中国主席、前贸易与工业部部长李弈贤指出,在新加坡经商“不用找任何人,不用找任何关系”,这显得很“清”;另一方面,从“亲”的角度来说,“政府和企业很愿意相互接触,双方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中国商务部前副部长廖晓淇表示,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和服务要依法依规,要对企业和社会都有利。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认为,在加强政企互动的同时要突出“清”的重要性,强调透明和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所有的法制和条例都应透明。
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离不开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一个健康的政商关系是企业愿意接近官员,官员也愿意聆听企业的心声,但个人关系清清楚楚,形成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的互动局面,两者既“亲密”又“清白”。商人在商言商,官员有权不任性,良好的营商环境、健康的政商关系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