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创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4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要在“创” 核心在“众”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谈“双创”
本报记者 顾 阳

日前,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完成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论初探》一书在北京首发。这是我国首部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研究对象,以内涵解读、理论提炼为主,同时兼顾政策探讨与经验总结的研究性著作。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要在‘创’、核心在‘众’。”课题组负责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双创”实质上是一场改革,是力求以政府自我改革和汇聚大众力量推动制度变迁和防止路径锁定,是对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路径创新。

记者: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深刻认识“双创”的内涵和重大意义?

王昌林: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双创”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它既强调了人力资源的主体作用,也强调了创新、创业的关键作用,并把三者很好结合起来。可以讲,“双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大行动。

新时代下,我国经济怎么转向高质量发展?关键还是要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抵消我国要素成本上升的劣势,重塑经济竞争的优势,破解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记者:目前我国“双创”发展已成燎原之势。如何科学评价“双创”成效?

王昌林:近年来,我国“双创”蓬勃发展,形成创新创业浪潮,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对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外对“双创”尚无统一评价指标,我们主要从新创办企业情况、创业投资发展情况、并购与上市情况、创新活动情况、劳动就业情况等几个方面来评价:

从新创办情况指标看,一国新创办企业的数量多少、拥有企业的密度高低,是反映创新发展水平和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提高到1.66万户。在2017年全球产生的57家独角兽企业中,中国有18家。

创业投资是国内外公认的衡量创业创新活动情况的硬指标和晴雨表。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创业投资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2017年,全国早期投资147.43亿元,同比增长20.4%;创业投资金额达到2025.88亿元,同比增长54.3%。

此外,“双创”对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课题组提出从4个维度考量“双创”生态系统,在这一视角下,如何营造良好的“双创”生态系统?

王昌林:综合国内外研究,我们认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有“四个维度”:一是机构或要素维度,包括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及其相关的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主体的数量和质量;二是结构维度,即这些要素和机构是按什么比例进行配置的,不同的组合决定了系统的运行效率;三是机制维度,主要指协调机制、动力机制等,决定了创业创新要素资源能否有效配置和有序流动;四是环境维度,主要包括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商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文化环境等。概言之,就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机构或要素+结构+机制+环境”。

依据上述4个维度,营造“双创”生态系统首先要大力集聚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加强创业创新教育。其次要优化要素结构,重点是要加大对初创企业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支持高速成长创业企业发展,着力提高创业创新企业的比重。三是要建立联动机制,重点是要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技术要素流动。四是要营造良好的环境,重点要建立审慎包容的监管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创业服务平台等建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