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广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8年3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廊坊:
以人民为中心 建幸福和谐城市
广阳区敬老院为老人送“福”
小朋友在安次区亿合社区科普活动室体验“气悬球”
医务人员上门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
非遗传承人带领孩子们制作传统手工剪纸
固安永定河自行车运动公园
“大美廊坊”文化艺术节
廊坊市文化公园全景

近年来,河北省廊坊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大力实施就业、社保、安居、帮困等民生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医疗、文化服务,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美好愿景与廊坊普通百姓离得更近、贴得更实。

2017年,廊坊全市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方面的资金达到470.6亿元,同比增长11.9%,占全部财政支出比例达到80%。

民生保障水平逐步提升

从最弱势、最困难、最需要关怀的群众做起,廊坊市坚持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2017年7月,廊坊全面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孤儿救助、低保家庭高中生补助6项社会救助标准,分别达到全省最高标准,其中3项与北京市持平。在全省设区市中率先实现民生保障标准城乡一体化。此次全面提高6项民生保障标准,受益群众总数超过7万人,是近年来廊坊市保障标准提高幅度最大、受益群众覆盖范围最广的一次。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廊坊全力办好惠民实事,坚决兜住民生底线,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廊坊市持续实施养老、就业、社保、安居、帮困等民生工程。

廊坊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政府与社会共建、公办与民营互补、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真正实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数据显示,廊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平均已达到123元,为全省最高。

出台精准脱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健康、助残、教育、危房改造、社保兜底、产业和就业脱贫扶贫攻坚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持续抓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实施12家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药价平均降低12.7%。在全省率先实施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累计支出救助基金1.13亿元,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

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惠及城乡。近年来,廊坊市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长效机制,大力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起了一大批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00个,城市社区和农村健身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同时,全力打造“乡镇半小时文化圈”和“农村十分钟文化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廊坊在中部地区名列前茅。

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廊坊市全力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快与京津看齐。北京五中、八中等分校落户,燕达养老基地建成投用,全市所有三级医院均与京津医院开展合作,与北京部分市属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邀请京津专家远程会诊、手术示教等,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展开。

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018年1月,廊坊市PM2.5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63.0%,空气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17年,廊坊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较2013年下降45.5%,超额完成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确定的目标任务。

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既是廊坊必须担起的重大责任,更是廊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向往。

廊坊紧邻京津,是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2+26”城市、“1+2”核心城市,肩负着“禁煤区”、保障“京60”(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等重大环保任务。廊坊坚持与京津建立区域大气、水污染防治协作联动机制,联手筑起生态屏障。与京津签订大气污染防治合作协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应急联动等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廊坊举全市之力打响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环境治理攻坚战。开展“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根绝散烧煤、严打严控供热锅炉超标排放、臭氧污染综合治理等大气污染治理阻击战。2017年,全市关停取缔环保不达标企业数量达到86.2%,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下降27.3%。

在全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同时,廊坊市积极构筑京津冀绿色生态涵养保护支撑区。大力实施生态廊道绿化、重要交节点绿化、村庄绿化、城镇绿化、经济林建设、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农田林网营造等十大重点绿化工程,使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近30%。

天空露出蔚蓝的底色,清澈的河水蜿蜒流淌,6429平方公里的廊坊大地上,处处草木成荫、风景秀美。留住蓝天碧水,逐梦生态文明,廊坊交出了一份扎实厚重的“绿色答卷”。

“平安廊坊”建设守护百姓平安

2017年9月,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廊坊市捧回了全国综治“长安杯”奖杯——这是12年来三度入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表彰名单后,才获得的殊荣。

廊坊区位独特,6个县(市、区)与北京接壤,环京线长达209公里,市区距北京天安门40公里,特殊的区位让廊坊承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责任更重要。

近年来,廊坊强力推进“京畿平安示范区”建设,努力提升全市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力打造“平安廊坊”升级版,在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社会化力量推进联防共治。在传统的群防群治基础上,廊坊市持续加大平安志愿者队伍、调解志愿者队伍、青少年爱心帮教志愿者队伍和见义勇为“四支队伍”建设力度。

法制化建设实现普法全覆盖。廊坊市结合“一村(居)一法律顾问”“法官进社区”等工作,整合资源,在村街社区积极构建基层法治建设服务指导站,为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实施基层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智能化管理推进数据共享。廊坊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借势“大智移云”智能优势,依托“智慧城市”基础资源,逐步增强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水平。市本级投入3亿元建设“雪亮工程”,全市共安装视频监控点位77791个,已建成1个市级视频监控共享服务平台、11个县级视频监控平台和74个派出所巡控平台。把现有公安、民政、人社、教育、环保、交通、卫生、城管等平台整合起来,搭建标准统一、组织规范、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

专业化治理守护百姓平安。廊坊市县两级新建设立了11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按照“场所便民、设施完善、业务规范、服务专业”的标准,实现了综合性、窗口化、一站式法律服务,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加专业、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廊坊相继组织开展了“雷霆”行动、“平安社区”创建、“疏堵保畅”攻坚战“三项战役”,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传销、互联网金融诈骗等专项活动,守护百姓平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