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2018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3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水通路快致富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陈发明

“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视察,贫困户马麦志如今依然清楚地记得,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的话语。

马麦志家当年的旧房子,如今成了村里的村史馆,几间翻修过的农家土坯房里,分别挂着村里以前的旧貌图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照片。马麦志回忆说:“总书记当时就坐在我家的炕头上,嘘寒问暖,还亲自去我家的水窖前看了看。没想到问得那么详细,总书记的心里真正装着每一个老百姓啊!”

为改变布楞沟村的旧面貌,2013年以来,甘肃各级党委、政府把硬化路修到了布楞沟村,把改善生态环境和促农增收结合起来,栽植以皇冠梨、花椒、包核杏为主的经济林1050亩。

条件好了,越来越多在外打拼的布楞沟人回到了家乡。17岁出门谋生的马大五德,如今在村里建起了现代化的养殖场,还配套建了氨化池、消毒室等设施,不到一年,养殖场陆续出栏2500只羊,15户投资入股的村民获得分红8万元。

2012年底,布楞沟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624元,贫困面高达96%。为增加群众收入,在布楞沟村,家家搞起了规模养殖,户户实施了光伏发电并全部并网投入使用,还试种了黑枸杞、甜高粱等经济作物。2016年底,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5262元。

如今,村里建了卫生室、文化室、便民超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村民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村里的小学也由以前的三年制教学点变成了新建的六年制小学,娃娃们上学再也不用跑远路了。

高山乡党委书记马英海感慨地说:“大家看到了美好的生活前景,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苦干不要苦熬’的想法取代了‘贫困没治’的情绪,村民们增强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右图 2月7日,在甘肃古浪县绿洲生态移民小镇,村民黄玉斌给新家屋门贴对联。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