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体近日评论指出,此次修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次制度“升级”,是大势所趋和民心所向。中国正处于历史机遇期,需要宪法充分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
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文章指出,中国修宪与两会透露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诠释了中国领导层推动改革的坚定决心和意志,对中国经济的长期改革和发展有利。
多维新闻网发表社论指出,修宪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围绕新时代执政目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不我待的奋斗精神。不尚空谈且肩负着实干兴邦的时代实践主题,体现了一个新时代领导人负重奋进的政治雄心。文章说,中国对宪法进行修改,体现的是执政党在国家制度现代化探索上的传承。这种在国家发展长远规划上几代人持续巩固落实的接力过程与西方多党制有着根本不同。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这正是中国这样一个在近代以来曾经积贫积弱的国家,能够快速崛起的制度性原因。
塔斯社报道说,修宪旨在加强中共中央在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全面繁荣发展方面的作用,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反映中国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强调法治对保持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巴西门户网站“红网”报道指出,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宪法部分内容建议反映了中国的民意,宪法的修改将在经济上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中国集中力量推动改革,引导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社论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列车之所以一路顺风、快速前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政治制度的相对稳定。法国《欧洲时报》在题为《在新的历史方位中上下求索》的文章中指出,本次人大会议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宪法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审议和通过宪法修正案。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多次修宪,其根本的原则与方法论始终如一,都是务实求真,与时俱进。
文/本报记者 李春霞 欧阳梦云 暴媛媛 李彦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