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2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收入“被增长” 究竟咋回事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数据发布后,多数人对我国实现收入翻番目标信心满满,但也有少数网友吐槽自己收入“被增长”。那么,收入数据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为啥网友会有“被平均”的感觉呢?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

广西网友“玉食客”:居民收入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主持人:居民收入和支出的统计调查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由被抽中的记账户使用专门设计的账本、按照统一的记账规则逐笔记录自己家每个月发生的收支情况,之后由统计部门对记账户的记账数据进行审核、编码、录入,最后汇总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按照抽样调查的原则和科学的方法,国家统计局在全国抽选出16万个记账户作为数据的来源。居民收支调查采用的是抽样调查方法,而不是对每一家每一户的全面调查。

黑龙江网友“夏雪拉”:工资和收入,哪个指标能够更科学地反映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主持人:从调查对象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调查对象是居民家庭户,统计的是整个家庭的收入和消费状况,既包括有收入的家庭成员,也包括还在上学没有收入的孩子等,据此计算出全国居民的平均收入状况。工资统计调查的对象是企事业等各类用人单位,统计这些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反映出用工单位的劳动力成本。

从指标涵义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包括单位发放的工资,还包括银行存款利息等财产性收入、退休后养老金等转移性收入,以及办企业、开店等生产经营性收入,范围比平均工资广。

甘肃网友“独行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收入数据,为什么和实际感受有些“温差”?

主持人:需要指出的是,统计局公布的收入跟我们通常理解的收入概念不同。

首先,统计局公布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跟大家理解的收入范围不同。它不仅是拿到手的工资收入,还包括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比大家理解的范围要广。其次,统计局公布的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和增长速度都是平均数,反映的是全国居民总体的平均水平和增长情况,总体中的个体是有差异的,必定有高于平均水平的,也有低于平均水平的。再次,“被增长”“拖后腿”的感受,也反映出大家对收入差距问题的关心。除了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外,还可以通过居民收入中位数、五等份数据、基尼系数等,来观察全国居民收入结构情况。

(本期主持人:林火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