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许多城市注重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好的条件。然而,据笔者观察,有些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过多地注重“以车为本”,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人为本”,突出表现为自行车道过于狭窄,有的城市道路干脆取消了自行车道,骑行人只能在汽车夹缝中穿行。还有一些城市的主干道旁和高楼大厦前,只给汽车建设停车位,很少考虑给自行车留出停放空间。
作为一种传统的绿色交通工具,自行车简便、灵活,既具备步行无法奢望的速度优势,所需的道路空间又远远小于汽车,适宜在人口稠密、空间紧凑、人员活动频繁的区域行驶。不仅如此,自行车作为城市公交系统的重要接驳工具,还可以配合公交及地铁系统,满足城市出行者的不同需求,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因此,自行车交通不应该被边缘化。
笔者了解到,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城市管理者对于自行车交通颇为重视。在丹麦的哥本哈根,自行车已成为一种城市文化的象征,各种交通工具中自行车的受重视程度居首。在英国,道路规划中优先考虑自行车出行,街区的发展规划对不同出行方式按照步行、自行车、公交、特殊公共服务交通出行(警车、救护车和垃圾清运车等)、其他机动车的顺序由先到后予以考虑。美国纽约的城市建设尽量适应自行车出行,修建了自行车道,城区内安装了大量自行车停车架,还对主要十字路口进行了改造,重新设置交通灯时间,这些举措使得自行车骑行人数直线增长。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正在积极探索改善自行车交通。比如,北京市规划在五环内形成320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上海要建成慢行交通成网的健康型城市,厦门则建成了我国首条空中自行车道,等等。类似举措可圈可点,其他城市的管理者可以从中获得启发,进一步提高对自行车交通重要性的认识,并为改善自行车交通现状付诸实践。
改进自行车交通,给骑行者以平等的“路权”,并非仅仅为自行车留出道路那么简单。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编制了《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为全面推广绿道规划建设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技术支持。各个城市应以此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建设起串连社区、城乡,融绿色出行、休闲健身、生态环保、旅游等为一体,供人们步行、自行车骑行的相应绿道,让绿道在改善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市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