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企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2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药集团以混改推动医药行业提质增效——
民企是“战友”不是“陪衬”
本报记者 吉蕾蕾
图为国药物流公司中邮库区。 (资料图片)

实现营业收入3500亿元,同比增长10.25%,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在世界500强榜单中位列第199位,规模、效益和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国内医药行业领先地位;连续4年斩获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荣誉……2017年,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成绩骄人。

“央企是一块金字招牌,但一味‘啃’招牌是不行的,这会消耗它的含金量。尤其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情况更是如此。我国医药行业很早就已经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只有不断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使企业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国药集团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石晟怡表示,国药集团通过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优化市场存量,带动整个医药行业逐步走出了“多、小、散、低”的窘境。此举大幅提高了行业集中度,减少了同质化、拼价格等恶性竞争。截至2017年底,国药集团内混合所有制企业数已达660多家,占集团企业总数的90%以上。

医药行业是高度开放、专业细分的行业。其中,药品商业流通是我国最早放开管制的领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医药流通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国药集团所从事的全国药品调拨业务被取消,医药公司纷纷下放地方或改制,母公司几乎变成了“空壳”。

在这样的形势下,国药集团早早便启动了混改探索。2003年,国药集团率先重组旗下药品流通板块,引入优秀民营企业——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医药”),成立了国药控股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医药商业领域第一家央企和民营企业联合成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2009年,国药控股于香港上市,国药集团和复星医药分别向国药控股委派董事,与独立董事共同组成董事会,形成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公众资本有效制衡的治理结构。经过10多年的发展,如今,国药控股已经成为国内医药流通第一品牌,网络覆盖全国,位列全球医药分销企业第四位。

此后,国药集团又在医疗器械流通领域成功复制了国药控股的经验。

2014年,国药集团所属国药器材公司整体改制,通过与优秀民营企业的战略合作实现了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改制后,国药器材加快了全国范围内医疗器械商业企业的投资并购步伐,积极建设覆盖全国的医疗器械与耗材物流分销网络,成为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商业企业。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是发挥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各自的优势,形成强强联合、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保障双方的权益,把民企当作‘战友’而不是‘陪衬’。”石晟怡表示,为了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家的作用,国药集团在投资并购地方民营企业时,采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股权架构,即在保持控股地位的前提下,留给原民营股东一定比例的股权。所有完成混改的企业中,超过三成总经理由民营股东推荐或经社会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担任。

同时,充分保障各种股权资本的决策话语权,在涉及企业发展战略、业务扩展、重组改制、机制创新方面坚持与各方股东充分沟通,确保不发生忽视或侵占其他股东权益的情况。

“对于国药集团来说,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适应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石晟怡表示,借助这种发展模式,国药集团已成功建立起覆盖全国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流通配送网络,承担着国家抢险救灾药品、生物技术产品、中药材、医疗器械的中央储备、调拨和供应任务,在国家防病治病、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国药集团还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医药流通、生物制品、中药等领域的行业标准制定,推动行业实现从速度到质量、从规模到效益、从粗放式增长到集约化、精益化增长的转变,有效推动了医药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