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茅洲河为代表的水污染问题,是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软肋”。近年来,深圳“铁腕”治污,开展茅洲河全流域综合治理,将污水管道织网成片,形成截污纳管体系;深莞两市合作推动联合交叉执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努力还茅洲河一片水清岸绿
水体污染曾让深圳第一大河——茅洲河黯然失色,河道中的深黑色黏稠液体与垃圾散发出恶臭,从此经过的路人无不掩鼻遁走。如今,茅洲河不少干支流河段水质清澈,河两岸草木葱茏、绿道蜿蜒,人们在户外悠然慢跑健身,一派宜人的岭南水乡风情。
近一年来,茅洲河水环境治理成效尤为显著,截至2017年底,环保部对茅洲河水质检测的结果显示,茅洲河(宝安段)共和村、燕川、洋涌大桥3个断面氨氮指标同比下降84%、77%、55%,均已达到“不黑不臭”。此外,沙井河、新桥河、石岩河等茅洲河支流治理也初见成效,水质情况不断提升。
茅洲河治理何以如此高效?答案是开展全流域综合治理,尤其是将污水管道织网成片,形成截污纳管体系;深莞两市合作推动联合交叉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茅洲河发源于深圳境内的羊台山北麓,干流全长31.3公里,自东向西流经深圳市宝安区、光明新区和东莞市长安镇,下游为深圳与东莞两市的界河,在深圳沙井注入珠江口伶仃洋。
“与深圳其他河流类似,茅洲河全流域干支流大部分位于高密度建成区。快速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污水集中排放,加上属于雨源性河流,缺乏稳定来水补充,干支流径流普遍较小,河道又淤积了大量底泥,自净能力差。”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明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全流域面积388平方公里的茅洲河,支流多达51条。深圳侧的42条支流沿岸,聚集了上千家以电子线路板公司为代表的企业,部分建成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3万人,河流环境容量难以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荷。“由于靠近珠江口,海拔低,茅洲河近半干支流为赶潮河道,水体随着海潮涨落进退,也对治理和截污带来了巨大考验。”陶明说。
污水治理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从源头收集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但茅洲河流域污水管网建设缺口大、历史欠账多、管理相对滞后,治污难以找到有效方法。中央环保督察组在2017年4月反馈广东意见时提出,茅洲河污染严重,连续多年水质为劣V类,深圳、东莞两市缺少系统和整体谋划,治理情况不甚理想。茅洲河污染治理,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2016年初,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开始全面参与茅洲河流域系统治理。按照“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治水思路,中电建水环境公司先后承揽了茅洲河流域宝安、光明、东莞3大片区治理工程中的管网、河道、补水、景观等项子工程,打响了管网建设、污染源监管、智慧环水的“攻坚战”。
“大兵团会战”全速推进
陶明告诉记者,在茅洲河治理中,中电建水环境公司规划了“四步走”策略——
一是“织网成片”,对流域内雨污管道实施全面排查,快速搭建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污水处理厂的效率;二是“正本清源”,分类管理工业小区与居民小区,精准实现雨污分流;三是“理水梳岸”,对每条河尤其是暗渠岔流河段进行梳理,确认沿岸排污口,强化沿河截污管理;四是“寻水溯源”,通过生态补水重塑河道生态,恢复河道自净能力。
治理任务泰山压顶,水体改善迫在眉睫。在茅洲河流域管网建设上,深圳采用了“EPC总承包”模式,与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合作,实施“大兵团作战”。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浩介绍,在茅洲河流域,中电建以一个专业的技术平台公司为引领,一个专业的综合甲级设计院为龙头,集十几个专业的施工成员企业为骨干,汇数十个专业的地方合作企业为集群,形成了高峰期近2万人的“会战”力量。截至2017年12月31日,茅洲河全流域项目完成污水管道铺设671千米,沿河截污管铺设85.8千米,补水管道铺设38.8千米,治理排污口1196个,完成干管清淤检测修复111千米,完成率均超过原计划的110%以上;在管道铺设上,这种“大兵团会战”模式曾创下单日铺设4.18千米、单周铺设24.1千米的纪录,跑出了管网建设的“深圳速度”。
无人船、无人机防偷排,二维码追溯管道产品质量,信息管控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与河道实时监控……在河流监测管理、底泥处置等方面,茅洲河治理采用了大量创新科技。据了解,中电建水环境公司污染底泥处置核心技术目前已申请专利50项,制定标准14项,形成了成熟的污染底泥处理体系。茅洲河1号底泥处理厂连续稳定运行,3号底泥处理厂已建成投产,实现污染底泥处理“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底泥处理后生产的透水砖,已大量应用于景观提升工程中。
“最严执法”利剑高悬
位于深莞交界的茅洲河,已被列入广东省重点挂牌督办治理的跨界河流。为确保治污成效,解决跨区域治水难题,打击跨流域环境违法行为,深圳和东莞两地环保部门每季度在茅洲河流域组织开展一次联合执法,采取明查、暗查及突击检查等方式,合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017年,深莞两市环保部门共开展4次联合执法行动,共巡查交界河段12公里,检查行业企业174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2宗,其中偷排直排漏排2宗,超标排放2宗,未批先建擅自增设污染工艺1宗,其他7宗,下达处罚决定书9份,处罚金额106万元。“列入清单的重点工业污染源,有工商执照但未经环保审批的小散乱污企业,洗车场、非法养殖等对水体造成影响的经营行为,都是环保执法重点查处对象。”深圳市环境监察支队科长谢宏伟说。
在茅洲河深圳市流域范围内,深圳实施“最严执法”,先后开展“春雷行动”“利剑一号”等环保专项执法行动。2017年,深圳市共出动执法人员近7万人次,检查企业近3万厂次,查处违法行为992宗,其中涉嫌偷排直排65宗,污染物超标排放140宗,涉嫌未批先建擅自增设污染工艺597宗,其他191宗,共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1014份,下达处罚决定书602份,处罚金额1.14亿元。其中,宝安区对一家严重违法且复查未及时整改的企业吊销排污许可证,并启动按日连续处罚,处罚金额高达1239万元,创下广东省单宗历史罚款最高额纪录。
深圳鹏鼎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茅洲河干流南岸的线路板生产企业,公司环保主管林高陞告诉记者,2013年起,鹏鼎科技就将处理过的工业废水通过箱涵接入市政污水处理厂,2014年起开展自查自纠,每月在园区河道上下游各1公里处定期采样,密切关注水质变化。“从目前的水质数据看,铜镍重金属、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水污染物指标都已经达标。”林高陞说,纵向看从这几年的数据,2017年以来,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水污染物指标下降得最明显。他还告诉记者:“从2017年以来,沿河慢跑成了公司不少同事的爱好,因为茅洲河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