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印江县近年来快速推进“生态立县”战略,以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健全绿色制度,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家园,让绿水青山持续释放生态红利,使印江城乡越发凸显绿色家园、绿色文化特色,既美了生态,又富了百姓,成为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一大早,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洋溪镇桅杆村,晨雾还在茶山中缭绕,村民陈正学和家人就赶着上山管护茶园。以前,陈正学一家人靠上山砍柴烧炭为生,近几年把自家的地全部种上了茶叶。陈正学说:“烧炭破坏了生态,种茶让山头变绿、生态变美。这8亩茶园,我家每年每亩都能收入3000多元。”
立足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经过多年精心培育,37万亩生态茶园已经成为印江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要让绿色成为印江可持续发展不褪的底色。”印江县委书记田艳说,随着“生态立县”战略的快速推进,印江城乡更加凸显绿色经济、绿色家园、绿色制度、绿色屏障和绿色文化特色,绿色“血液”贯穿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脉络”。
发展绿色经济,
厚植生态文明新优势
“春耕一大坡,秋收几小箩”曾是印江朗溪镇昔蒲村石漠化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写照。
“以前只能种点红苕洋芋,根本赚不到钱。现在我栽种的柑橘每年都有2万多元收入,是原来收入的上百倍。”昔蒲村村民牛吉龙告诉记者,这个变化源于当地大力推进的石漠化综合治理。
近年来,印江针对昔蒲村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的现状,建立了以种植柑橘、桃子、枣为主的坡耕地种植经果林模式。
印江支持和鼓励农民通过承包山地,实行宜果则果、宜林则林、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昔蒲村党支部书记田井付说:“目前昔蒲村经果林种植达2700多亩,去年总产值12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8300多元。”
“既要让大山盖上绿被子,更要让群众鼓起钱袋子!”印江认为,只有把全域绿化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既美了生态,又让群众增收。
印江坚持绿色引领农业产业升级,目前已建成生态茶园37万亩、食用菌8000万棒、精品水果10万亩,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印江还坚持绿色推动工业转型,以绿色化、信息化、服务化推动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特色轻工业、旅游商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户。
与此同时,印江坚持绿色助推旅游突破,打造“书法之乡·养生印江”形象品牌,创建环梵净山休闲养生示范带、茶旅融合美丽乡村示范带,获得“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等称号。
打造绿色家园,
建设生态美丽新城乡
走进印江县城,碧波荡漾、青山环抱、绿树绕城,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映入眼帘。
“以前,遇上天热,想到外面走走,却连遮阳的树都没有,还到处是灰尘。现在,城市绿化、环境卫生都好了,走在街上,心情特别舒畅。”晚饭过后,退休教师王成奇一家人又到印江河堤散步,谈及印江县城的绿化建设,他感叹不已。
近年来,印江围绕“做绿县城、做特集镇、做美乡村”思路,加快推动环境安民,城在绿中、路在绿中、房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绿色城乡环境美如画卷。
“我们把任务承包给有实力的绿化公司,成活率有保障,目前城区绿地覆盖率达到4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1平方米,实现了‘出门见绿、开窗见景’的目标。”印江县林业局局长张安兵说。
印江按照“一街一景、四季分明”的要求,抓好点、面、线绿化美化,让人民群众推窗见绿、抬头见绿、出门见绿。“绿”与“城”完美结合,改善了城镇人居生活环境,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按照“小而精、小而富、小而美、小而特”的理念,印江把绿色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底色,厚植生态元素、文化元素,突出山水风光、宜居宜游,建设体现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的绿色小镇。
印江还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突出生态、民族、文化等元素,加快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实现了山水、田园、城镇、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如今,印江已成功创建首批贵州省森林城市,建成了木黄省级示范小城镇和紫薇、朗溪等8个特色集镇,先后有4个村寨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健全绿色制度,
完善生态机制新体系
来到梵净山西线的印江金厂河,只听水声潺潺,河水清澈见底;河两岸群山郁郁葱葱,一棵千年银杏树下,是金厂村村民田茂雄开办的“金豆腐”农家乐。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下,“金豆腐”特色餐饮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我这里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七八十桌客人。一年的纯收入有二三十万元!”田茂雄说,他富裕起来的原因是当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后,他办起的农家乐,“我是靠着地地道道的‘金豆腐’特产发家致富的”。
金厂河地处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地下有丰富的黄金等矿产资源。自1988年以来长期的金矿开采,让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当地群众多有怨言。近年来,印江强制关闭了金厂村所有的金矿,并出台了《印江河保护条例》,禁止非法开山、采矿等行为,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一系列铁腕措施的实施,让一度鱼虾不生的金厂河水逐年变清,河岸的山坡上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区域性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金厂河的水质达到一级标准。当地村民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种植养殖和农家乐,村民人均收入提高到7000多元。
印江县委宣传部部长田芳告诉记者:“随着生态建设持续推进,绿水青山释放出的生态红利不仅让印江人懂得植绿,也更加懂得惜绿。”
在守护青山绿水的实践中,印江不仅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还探索建立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生态保护机制,把环境保护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等一系列制度,干部群众增强了绿色自觉和绿色自律意识。印江县还出台了《印江河保护条例》、印发《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考核办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监督管理办法》等,河长们履职尽责,全县365个行政村先后制定了保护环境“村规民约”……用制度守护青山绿水、保护绿色家园,印江的绿色崛起正迈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