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麦喝足“越冬水”
本报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常云亮

元旦过后,记者来到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青坨营镇佟狼坨村,放眼望去,田间地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个个“白盒子”,村民称它为“自动刷卡机”。村委会副主任谷世忠介绍:“用卡在‘刷卡机’上一刷,就能自动出水灌溉。小麦喝足了‘越冬水’,我们心里就踏实了,农网改造给我们农民办了件大好事儿!”

佟狼坨村共有农田2700余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为便于灌溉,该村先后打了30余眼机井,依靠照明电及村民自建的简易低压线路或柴油发电机供电。谷世忠介绍,每到抗旱季节,村里的灌溉设备同时工作,用电高峰时,跳闸断电成了家常便饭。农网改造的实施给村子的灌溉难题带来了良方。冀北滦南县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崔江涛说:“我们新装了2台100千伏安的水利配变,架设高、低压线路总计3.5千米,并确保线路架到机井旁,缩短灌溉供电半径,实现‘有井可供、有水可抽’。”

村民佟艳明家里种着20亩地,灌溉成了全家最头痛的事儿。“之前用柴油发电机抽水浇地,搬起来费劲儿不说,操作也很麻烦。”佟艳明说,机井通电后,再没有为浇水发过愁。

谷世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用柴油机抽水浇地,一亩地大约需要消耗4升柴油,浇一次水油钱就要30元,机井通电后,每亩地用电量在10千瓦时左右,费用也就5元多。按照1亩地平均全年灌溉7次计算,每亩地全年至少能省140元。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伟介绍,冀北唐山供电公司完成了1700余眼机井的通电任务,滦南县7个自然村的老旧供电线路设施全面升级,惠及灌溉面积近1300亩。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