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子的面容
□ 徐渭明

日历永远给我们一个值得期待的明天,而生命的某一种定义,就是拥有明天

我小时候生长在江南农村,日历既是最常见、最实用的“字纸”,又是进入农家正堂的“奢侈品”之一。日历扑克牌大小,用很薄的纸印制,油墨印痕时常透过纸背,这些大都是乡亲们从供销社的日杂店里排队买来的。

隔壁爷爷家却每年会换上一本大日历,那日历页面有我们课本那么大,印得花花绿绿的。每逢有人夸这日历,隔壁爷爷便会自豪地说,这是他在国营大企业工作的儿子送来的。为防止孩子们乱扯,他特意把日历钉在高过他头顶的墙面上。每天晚饭后,当我们一群孩子串门到他家时,他便手持拉线,“嗒”地拉亮日历上方的电灯。昏暗的灯光照着日历,也照着他花白的头发。在我们的注视下,他抬手“刷”地撕下当天的历纸,笑眯眯地把它“奖”给我们中的一个。“奖”的理由,不外乎“做家务勤快”“作业做得好”之类。

每年总有那么些日子,隔壁爷爷不撕日历。比如,每逢有红字标注的日子,他总是搬来凳子站上去,小心翼翼地把翻起的历纸用小夹子固定起来。他一讲理由,我们便明白,这些印着红字的日子,是国家重大纪念日和重要的传统节日。再比如,每到反映气候变化的农事节气,他照例要站到凳子上,剪下历纸,让我们拿着它轮流告诉各自的家人:“清明了,可以下秧子了!”;或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下地不要再赤脚了,小心寒气!”尽管我们知道,自己的父母了解这些,但我们还是很乐意按老人的要求,一年一年地传递他的好意。

我们一年年长高,隔壁爷爷却驼了背。渐渐地,我们不再聚在日历之下,直到有一年的12月31日,隔壁爷爷把我们召集到他屋里。他坐在一把抽掉了靠背、只剩下外圈的竹椅上,呆呆地望着当年的最后一张日历,突然他移过目光,盯着我,用手势示意我撕下那页日历。我走到日历下,仰头伸手,轻轻一纵。我把日历交到他手中,他喃喃地说,好,好!

离开乡村之后,我收到过、见识过许许多多的日历。日历越做越精致,品种越来越丰富,功能也越来越多样,但我时常觉得缺了点什么。

有一年年末,我突发奇想,做一本属于自己的日历!于是,我把在自己工作生活的小城里拍摄的照片按月份挑选出来,取好题目,配上短诗,套上新一年日历的编辑模板,传输、冲印、装帧……因纯粹只为赠送,数量不多,我的个性台历瞬时有点“洛阳纸贵”的味道,连放在办公室的最后一本次品也被朋友顺走了。

看着只留在电脑里的“台历”,我觉得很充实。有些时候,我们是该做些看上去毫无意义且无关收益的“闲事”。不过有一点我很清楚,就是做台历时,我又记起童年时代老家隔壁那间并不敞亮的木结构瓦房,和房檐下喜滋滋地撕着日历的老人。于是,我特意选了一幅有老屋、古桥和溪流的图片,题名为《古桥流韵》,配了两段五句诗:用毕生的奔腾/倾诉满腔的激情/石桥从此不再寂寞/其实,绸丝般流淌的/是时光的影子。

我想,这些心绪,只要我自己懂得就足够了!日历真是奇妙的东西,它让衡定节奏、线性延伸的时间,骤然转换成以空间呈现的承载、记录和表达方式。同时,给人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哲学暗示。我相信,当年隔壁爷爷虽然与大家一样过得很清苦,但在撕日历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他内心充盈、满怀希冀,因为日历永远给我们一个值得期待的明天,而生命的某一种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只是最后一次,垂垂老矣的隔壁爷爷,把“明天”留给我们了。

新年来临,“沉寂”的日历在我身边又“火”了起来。有两件事值得在此一记。

年前,我收到了苏州同学老尹送的日历。365张历纸上,印着365幅黑白照片。细看,这些照片全部来自苏州历史街区平江路。我想,人们在翻看这累积着岁月的厚重的台历时,一定会萌生出关于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思索。

今年元旦,在离我50公里外的古城绍兴,我的摄影家朋友袁云正与他的伙伴们做着一件与日历相关的好事。他们选择了当年在绍兴拍摄的美丽风光印制成挂历,分送给在绍兴的外来务工人员、华侨、外商、留学生等。他们把这个主题活动命名为“把绍兴带回家!”我看着他们活动启动仪式的微信直播,为之点赞:这本挂历,传递的是一座城市开明开放、礼贤天下的信息,展现的是一座城市崇尚劳动、致敬创造的姿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