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经济与法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2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张纸条,成功识破一起“绑架”诈骗案
本报记者 钱箐旎

近日,一位70多岁的老人焦急地走进浦发银行北京知春路支行,支行大堂值班经理热情询问老人:“您好,您需要办什么业务,我帮您取个号。”老人神情紧张,小声回答:“汇款,能不能快一点?”值班经理问:“您要汇多少钱?如果是小额的,我可以帮您在自动存取款机操作,这样快一点。”老人再次压低声音回答:“50万元。”

看到老人神情紧张异样,又是独自大额汇款,引起了值班经理的警觉。“这么多钱您是汇给谁?您家人知道吗?”老人频频摆手摇头。凭借工作经验和大量诈骗案例,值班经理当即判断老人很可能陷入了电信诈骗,但却不知什么原因老人不肯多说一句话。

值班经理灵机一动,拿出笔和纸,写下一行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您不要担心,我能帮助您。”老人拿着值班经理递到自己手里的这张字条,好像抓到了救命稻草,眼泪夺眶而出。在值班经理的引导和安慰下,老人终于写出了汇款的意图。原来,老人在家中接到“绑匪”电话,说儿子在国外遭遇绑架,要立刻汇款50万元到指定账户作为赎金。老人救子心切,立刻带上家中所有存款赶到银行汇款。老人不敢多说一句话的原因是“绑匪”要求与老人保持通话状态,监听老人汇款全过程,确认款项完全汇出。老人拿出正在通话中的手机表示自己身陷危难。值班经理为了打消“绑匪”的怀疑,故意拖延说:“大叔,现在客户太多了,您可能要多等一会。”

随后,值班经理立刻与负责人沟通并确认这是一起电信诈骗,在安抚老人和“绑匪”的同时,银行工作人员立即报警,并配合警方与老人的儿子取得了联系,帮助老人识破了这场电信诈骗,确保了老人的财产安全。

面对当前电信诈骗层出不穷的情况,提高鉴别能力,加强防范意识,已经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必修课。在阻截电信诈骗的工作中,银行正在从传统的“被动防守”向“主动进攻”转变,作为城市的金融卫士,为客户筑起一道可靠的安全闸。

浦发银行北京知春路支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准确识破花样百出的电信诈骗,浦发银行员工越来越注重学习新的防诈骗技巧,充实相关法律知识储备,不定期组织学习典型同业案例。对当前易发、多发或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对犯罪嫌疑人与被害者的心理推敲,总结梳理出最容易被客户接受的处理方式和沟通技巧。应对诈骗团伙的72变,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有效提升了每一位银行员工应对电信诈骗的能力。

专家表示,要想有效降低电信诈骗的发生率,除了银行端做足工作之外,还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共同发力。在银行方面,员工们日常需要跟进学习新的诈骗案例,增强防范能力,遵循业务流程,并加大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担负起公众教育的社会责任,为客户的财产安全提供最后一道防线;在民众方面,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防诈骗意识,不轻信冒名电话,不盲从中奖信息,遇事冷静思考,涉案及时报警,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财产安全。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