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2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新发展理念贯穿招商引资全过程

编者按 本报近日推出“新时代如何招商引资”系列评论,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新时代的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工作该怎么开展、如何通过招商引资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等问题,在广大读者当中引起积极反响,他们纷纷来信、来电,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表达了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看法和感受,特编发3则。

招商引资贵在精准

新时代招商引资要更为精准,从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优势的实际出发,才能实现成效最大化。

应变“引进来”为“走出去”,主动与企业加强接触,把招商项目与企业投资意愿结合起来,使企业投资目标与当地现实需求相匹配。对已签约的项目,争取成熟一个签约一个、签约一个落地一个,同时关注招商项目的后期落实发展。

应深入挖掘地方产业发展的空间潜力,用足用活用好当地土地矿产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农业生态资源等系列资源优势,把握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规律;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论证、实施一批“接地气”、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大的好项目。

应依托现有企业进行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先进技术,加以积极引导,突破一些僵化落后的体制机制,树立正确的投资导向,借助现有企业信息渠道、人脉资源等促成集聚效应。

(贵州贵阳 程闻捷)

重视“引资”还应“选资”

目前,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一些亟待改变的问题。比如,对项目过度依赖、不分优劣、以招商引资数量论英雄、过度迁就引进项目等问题;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有的投资商过度强调自身利益等,影响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正常开展。解决这些问题,招商既要重视“引资”,还应注重“选资”。

首先,进一步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应强化招商引资环境建设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依法健全和完善各项招商引资制度和优惠政策,形成良好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为引进项目建设运营提供优质服务。

其次,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的管理。改变过去只要是项目就“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做法,应立足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和招商选资,对不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要忍痛割爱,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项目断然拒绝;对引进的项目和投资要认真进行论证和评估,主动听取专家意见,降低项目风险。

第三,进一步强化对招商引资的监督。要加强对招商引资的过程监督,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全程监管,加强对引进的项目和投资运营监管,规范项目建设和投资管理行为,防止借招商引资之名破坏生态、掠夺资源甚至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湖南长沙 谭铁安)

需破除畸形政绩观

盘点时下各地招商引资,尤其是个别地区的基层招商引资,会发现不少问题,比如签约的多,落地的少;签约投资数额大,但实际落地数额小;签约时说是新兴环保企业,落地生产时却是污染企业,甚至是别的地方淘汰的污染企业转移而来等。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一是少数地方招商工作不力,为了应付考核,就“招假商”,拿没有必须落实的签约,甚至重复签约来忽悠;二是明明知道一些项目投资不大,但与投资方串通一气,虚假“注水”做大投资数额,套取上级的扶持;三是抱着GDP至上的心理,明知是污染企业,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四是为了尽快、尽可能多地引导企业投资,盲目招商,在谈条件时乱给优惠、乱给政策等,致使一些项目落地后,由于当初的许诺无法落地,久而久之让企业对地方营商环境失去信心等。

如此“招商作假”,归根结底是由于地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缺乏群众意识、绿色发展意识的“畸形政绩观”所致,应及时制止、严查严处。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要破除畸形政绩观,不能仅仅把GDP及招商引资数量作为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而应拿出一套科学、客观、标准化的考核体系。

(河南南阳 余明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