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扶贫开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2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挥党组织带头引领作用,创新“三化一式”脱贫模式——
辽宁阜新:“党建+”开创精准扶贫新局面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允强
祥和农牧有限公司的秸秆转化膨化饲料生产线。 张奎武摄
阜蒙县蜘蛛山乡棚菜生产基地。 张奎武摄

今年以来,辽宁阜新市累计有2898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73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在整个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阜新是如何取得这一成绩的?记者实地调研发现,在脱贫攻坚战中,党组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凝心聚力和带头引领作用

自2012年以来,辽宁省阜新市的贫困人口从24万下降到3万人,贫困标准从2014年底的年人均纯收入3080元,提高到目前的3442元。这对于这个近几年面临重重发展困境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来说,无疑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积极探索脱贫路径

车新村是阜新市19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该村自2014年以来将冷棚葡萄作为脱贫的主导产业来抓,发展冷棚葡萄2000亩,每亩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葡萄成熟之日,就是贫困户摘帽之时。到2016年底,全村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8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车新村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记者了解到,车新村“摘帽”的背后,是一个通过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合作化发展和自发式参与的被称作“三化一式”的脱贫模式起到了重要作用。眼下,这个模式已在阜新21个乡镇、96个村进行推广。

这一扶贫模式是由当地村党支部创办的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发起的。这个合作社组织带动贫困户参与项目实施,引进企业帮助垫付项目户冷棚建设资金,最后由农户用经营所得收益逐年偿还企业垫付资金。在党支部的协调下,车新村引进企业先后两次垫资300余万元,帮助贫困户建设冷棚葡萄750亩,奠定了农业生产发展基础。2015年末至2016年初,在没有企业垫资的情况下,车新村又有20多户农户和域外大户通过自筹资金、银行贷款等途径,自发建设冷棚葡萄490亩,实现了农户由被动组织动员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目前,车新村共有212户农户在冷棚葡萄和果树种植项目中流转土地1385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19.2%,平均每亩土地流转收益在1000元左右,是正常年景大田种植收入的2至3倍。仅冷棚葡萄产业一项,就可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多元化,彻底摆脱“靠天吃饭”。

“车新村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由市、县两级书记亲自进行设计,镇村两级书记和第一书记积极组织实施,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引领示范,切实将中央提出的‘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要求落到了实处。”车新村党支部书记白金山说。

释放强大扶贫动能

阔鑫农机专业合作社位于阜蒙县建设镇德一村,该合作社的成立源自于该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2016年,该合作社抓住现代农业示范带3年滚动发展的契机,购置7台新型农机车和9套新型农机具。目前,合作社固定资产已达500万元,社员达120人。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德一村党支部结合贫困群众的意愿,制订全村脱贫规划,将番茄种植和光伏发电产业作为脱贫的主导产业,同时以汉麻种植、合作社代耕、劳务输出等作为精准脱贫的辅助产业,并为贫困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

据介绍,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精准脱贫方式,该村贫困发生率小于2%。2016年,在阔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徐占利的带领下,德一村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各项工作中的引领作用,阜新市注重激发基层活力,建立脱贫攻坚组织体系。通过组织开展“基层党建攻坚年”等活动,组织实施“党建+精准扶贫”工程,不断充实乡镇一线扶贫工作队伍,进一步加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阜新市专门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心造福群众的优秀党员干部,充实进村“两委”班子;先后选派202名机关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基层干部带队伍,帮助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在深入开展“示范带上当先锋”活动中,当地注重在示范带建设一线夯实组织、筑牢堡垒,以产业链为依托、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特色中心村为主体,建立了24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2554名村干部带领12778人致富,占村干部总数的70%。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争取和引进资金34.763亿元,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48个。

为强化主责意识,阜新市专门建立了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当地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阜新市委书记、市长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要务、第一要求、第一责任,并带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阜新专门组建了15个帮村集团,实行市级领导带队、市直部门和企业参与、县乡(镇)干部包村制度,重点突破深度贫困村脱贫工作。目前全部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定点帮扶一个村。

建立产业支撑体系

为了达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的目标,阜新市各级党组织以产业脱贫为抓手,在抓项目设施、特色产业、市场流通等方面,以结构调整带产业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扶贫。

阜新市突出产业牵动,建立脱贫攻坚支撑体系。当地把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坚持设施农业、精品农业、果品林业、高效农业、都市农业五业并举,近3年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带208万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157个,占全市贫困村总数的79.7%;在示范带建设中,实施重点项目479个,示范带内年人均收入达8655元。

阜新市还创新开展财政扶贫资金与银行机构、保险机构三方合作、风险共担的“政银保”金融扶贫新机制,这一机制由合作银行机构向符合条件的涉农贷款对象发放贷款,合作保险机构负责为银行贷款提供保证保险,市县财政出资设立贷款风险补偿金为银行贷款提供风险补偿。当贷款逾期不能偿还时,由保险公司、银行和政府风险补偿金三方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分担,由保险机构对损失贷款进行追偿。目前,当地市县两级财政共出资2200万元设立“政银保”贷款风险补偿金,由银行机构按风险补偿金放大10倍的规模发放金融扶贫贷款,现已发放“政银保”贷款和扶贫再贷款6.4亿元,覆盖全部19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

一系列措施使阜新市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明显提高。当地通过项目扶贫、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培训扶贫等多项措施,扶持贫困村培育形成主导产业,基本实现了一村一产业、一户一项目,贫困户开始走上脱贫道路。同时,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阜新市的贫困乡村社会事业也由此实现快速发展,阜蒙、彰武2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县彻底消灭无电户,行政村全部实现了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网络实现建制村全覆盖。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新农合大病保险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九年制义务教育、“两减免一补贴”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现象基本消除,贫困乡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我们将继续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贫困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阜新市委书记张铁民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