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县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甘肃陇西培育中医药全产业链——
“千年药乡”迈向“中国药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发明
首阳镇中药材交易市场切片交易大厅内,客商在挑选药材。 本报记者 陈发明摄
日前,在陇西举办的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上,工作人员向客商介绍当地中药材育苗情况。
本报记者
陈发明摄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是全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陇西县中药材产业不断壮大,已成为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加工基地和交易、信息、价格形成中心。目前,陇西县有中药材经营企业590多家,本地营销人员达3万多人,常驻外地客商2000多人。2016年,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20亿元

30多年前,土生土长的甘肃陇西人鲜守杰包里背着二三十斤党参,坐火车到广州卖,成为最早的一批陇西中药材经销商。

“那时候跑一趟能挣200多元,在当时已经是个大数目了。”如今的鲜守杰是陇西县乃至西部中药材行业内小有名气的经销商。2016年,他在陇西收购了道地药材3000吨,全部发往武汉健民、云南白药、太极集团等国内大型药企。

从“背包客”到“供货商”,鲜守杰事业上升曲线成为陇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缩影。地处陇中腹地的定西市陇西县因土壤气候适宜中药材种植,素有“千年药乡”美誉,是全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陇西县中药材产业不断壮大,如今已成为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加工基地和交易、信息、价格形成中心。

数据显示,目前,陇西县有中药材经营企业590多家,其中17家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证,本地营销人员达3万多人,常驻外地客商2000多人。2016年,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20亿元。

“千年药乡”成标准化药源基地

陇西先后制定了黄芪、党参、甘草等11个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每年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15万亩

种了20多年中药材,陇西县柯寨镇柯寨村的农民马岁平如今却要从头学起。“老办法种黄芪,天气一旱,药苗成活率最多60%。使用新技术后,成活率能达到95%。”2013年,县农技中心推广地膜药材种植技术,马岁平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当年中药材亩产量就从以前的300多公斤增加到了800公斤。

尝到甜头的马岁平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了黄芪。“现在种药材可讲究了,从选苗、管理、施肥都有技术规范,不能乱来。”马岁平谈起标准化种植头头是道,“连施肥都要采土化验,由农技中心的技术员提供指导,我们就是‘照方抓药’”。

记者从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局了解到,目前,全县已普查到中药材种植品种310种,种植的大宗品种有黄芪、党参、甘草等9种,全县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1.1%,种植面积居全国县区首位。为树立“有机、绿色、道地”品牌,陇西县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先后制定了黄芪、党参、甘草等11个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并通过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审,颁布为甘肃省中药材地方标准。

同时,陇西县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400多万元,鼓励制药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建立标准化药源基地,引导广大药农推广应用无公害种植,每年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15万亩,从源头上保证了中药材道地品质。2011年,陇西县被工信部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

“陇西中药材产业能有今天的局面,与群众长期坚持、自发种植有很大关系。”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局局长王仲良介绍,从以前农户零散种植七八万亩发展到目前35万亩稳定种植面积,陇西中药材不仅实现了规模化,也在逐步实现标准化,“政府就是提供技术支持、品种选育推广”。

据了解,2016年,陇西县中药材种植贡献农民人均纯收入1646元,在人均总收入中占比21.1%。

天然环境优势造就“天下药仓”

优越的自然条件,让陇西成为一个天然的优质药材仓库。现有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34家、静态仓储能力70万吨

在全国中药材行业,说起西部药市,不得不提陇西;说起陇西,无人不知首阳镇。

“这个市场里党参、黄芪的交易量,能占全国的80%。”记者走进首阳镇中药材交易市场,只见摆放整齐的各种中药材摊位前,南来北往的客商熙熙攘攘,询价验货,好不热闹。市场副总经理牛军介绍说,这个市场的中药材年交易量达20万吨以上,年交易额达60亿元左右。

目前,陇西县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有34家,全县现有静态仓储能力70万吨,年周转量达100万吨。年可集散各类中药材600多个品种,年交易量100万吨,交易额200多亿元,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达到20%以上。其中,陇西道地药材只占很少比重,大部分药材来自全国各地。

“干而不燥、凉而不湿的自然条件,让陇西成为天然优质药材仓库。”王仲良介绍,计划经济时代,陇西有一批企业建了大量仓库,企业改制后,这些废弃的仓库反倒变废为宝,稍加改造后就可以用来存放中药材,“从目前看,陇西的中药材仓储仍然是刚性需求,只要有仓库,马上就被存满。”

天然的环境优势,让陇西中药材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物流格局。目前,全县有各类中药材交易市场23处,建成惠森集团“药材盈”等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2个、专业信息服务网站13个、电子商务应用企业26家、各类个体网店411家、发展货运信息中介组织58家、运输专线30多条。

记者了解到,经甘肃省政府批复同意,陇西县正在筹建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已完成中药材网上交易系统研发工作,正在进行O2O体验展示中心主体施工。同时,总投资15亿元的甘肃西部中药城现代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项目也在建设之中。

“项目全面建成后,全县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将达100万吨,年周转量将达200万吨,交易额达400亿元。”王仲良说。

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中国药都”

中医药加工基本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药制造、保健品开发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

10年间,陇西一方制药有限公司产值从2007年的2800万元发展到2016年的8.5亿元,提高了30倍。

陇西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岑洁告诉记者,作为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陇西一方已成为广东一方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走向世界的源头与前沿。“我们将在陇西建立党参、黄芪、丹参等优势中药品种的GAP基地,从药材的标准化种植抓起,确保终端产品以符合国际认可的质量标准走向终端客户。”李岑洁说。

为破解中药材产业“富民不富县”的局面,陇西县近年来不断推进中药材加工精深化工程。从2008年开始,陇西县在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内规划建设了占地9平方公里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累计投入资金近30亿元,先后引进入驻广东一方、中天药业、奇正藏药等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6家,其中12家加工企业已建成投产。

目前,陇西全县已有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5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家,新版GMP认证企业19家,成药制造企业3家,有65个国药准字号产品,个体加工户3800户,2016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15.24万吨,中医药加工基本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药制造、保健品开发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

王仲良表示,下一步,陇西县将以打造“中国药都”为目标,从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市场专业化、仓储规模化和产品品牌化入手培育中医药全产业链,力争将陇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药源保障基地、全国知名的中药材加工转化基地、现期货交易基地、科技孵化基地和循环改造示范基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