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融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东盟科技产业合作委员会成立
中国东盟加速提升产业合作含金量
本报记者 董碧娟

“中国—东盟科技产业合作委员会”日前成立,其组成人员主要有中国和东盟十国有关科技产业机构及企业代表。委员会首批成员单位共60家企业,其中中方25家,东盟35家。中国和东盟如何通过科技产业提升合作“含金量”,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

由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中国—东盟科技产业合作委员会”日前正式成立。根据签署的《关于加强中国—东盟科技产业合作共赢共识》,中国—东盟科技产业合作委员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工商界、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的非官方、非营利性商务合作组织”,组成人员主要有中国和东盟十国有关科技产业机构及企业代表。

科技产业合作潜力大商机多

中国和东盟在科技产业合作上有哪些侧重领域?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中国与东盟十国科技产业方面互补性很强,在航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清洁能源、自然资源深度加工等诸多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中国—东盟科技产业合作是中国和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组成部分,加强这方面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双方的合作活力,使双方地区的增长更具可持续性。”许宁宁表示。

启迪控股董事长王济武认为,“一带一路”的合作绝不是简单地向外输出一般的,甚至过剩的产能,更重要的是科技方面的合作。

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认为,东盟人口超过6亿,市场巨大。东盟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世界上大部分经济体,有望发展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全球制造商。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科技产业合作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加强沟通找准创新着力点

许宁宁说,大多数东盟国家都有科技产业政策,经济发展规划里面也有科技内容,有对科技产业化的基本考虑。政府部门应积极对接各国之间的科技产业政策。这种对接对于产业界找准合作切入点非常重要。由于有些产业具有敏感性,个别国家可能会担心合作后会失去自己的产业优势,因此尤其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政策沟通和对接,把各自的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放在一起来讨论,有利于产业界找准创新着力点,否则很容易在开展合作方面事倍功半。

文莱国家工商会会长卡玛鲁丁介绍,文莱国家工商会在科技领域一直非常注重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并给它们提供大量的帮助。特别是在技术和能力发展方面,为各个科技企业提供新的商机和信息。据了解,文莱“2035年远景展望”提出了三大奋斗目标:到2035年,拥有受过最高国际标准教育和技术熟练的人民;人民生活质量进入全球前十行列;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人均收入进入世界前十名行列。为实现这些目标,文莱实施由八大战略构成的国家战略部署:教育战略、经济战略、安全战略、机制发展战略、本地企业发展战略、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社会保障战略和环境保护战略。

印尼工商会馆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张锦泉表示,从知识共享和科技合作的程度来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印尼之间的合作在不断加强,涉及人才交换、电商等领域。中国—东盟科技产业合作委员会将会进一步引领中国和印尼经济和科技行业的发展。

共筑科技产业合作新生态

启迪控股副总裁、启迪数字集团董事长赵东建议,应该充分利用中国—东盟科技产业合作委员会平台,针对每个国家的不同情况一起建立一套适合科技企业技术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生态系统。这个过程不能仅仅依靠科技企业去实施,还需要金融以及产学研前端的很多支持。“最好最新的技术不一定在大公司里,但往往是在孵化体系中。因此,希望我们与东盟各国建立一种跨行业跨领域的生态体系,整合全球资源共同推进中国和东盟科技产业的发展。”

新生态呼吁新思路。“谈到科技千万不要总是想到虚拟、云端、大数据等。中国和东盟在科技产业合作方面应该是多层次的。”马来西亚英迪教育控股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陈友信指出,比如东盟国家农业资源丰富,在科技助力农业方面有广阔的市场。

清华大学应用化学所所长刘德华认为,东盟生物质能、水能丰富,在能源领域应打开思路开拓新的合作空间。可再生能源从技术转移、资金投入到产品贸易,中国和东盟都有巨大的合作机会。

新生态也需要新支持。广西大学副校长范祚军建议,“应该为中国企业走进东盟建立智库,帮助企业咨询决策和培养人才。希望企业能够投入智库建设,与智库紧密合作。这种紧密合作不是为了某一个课题展开临时的课题研究,而是需要智库持续跟踪企业,长期聚焦研究企业所遇到的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