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1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 新担当再创新辉煌
—企业家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党委书记 钱新华
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于 勇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孙明波
中国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海平
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王俊洲
中铁二十局董事长、党委书记 邓 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新时代赋予当代企业哪些新使命?企业又将如何以新担当再创新辉煌?企业家们这样说——

企业党建步入新时代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党委书记 钱新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不仅是党中央对于全体党员的总要求,也是国有企业全面推进党建工作的总要求。

企业党建步入新时代,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要把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作为根本性、基础性工程,毫不动摇,常抓不懈。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三大历史任务,增强“四种能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打造忠诚、有担当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始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聚焦“四风”问题,正风肃纪,防范风险。

企业党建步入新时代,要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要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企业贯彻执行;在企业行政班子依法行使决策权时,党组织必须坚决支持,协调各方;在理顺党群、干群关系,化解管理层与员工的矛盾,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上,需要党组织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党建步入新时代,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是国有企业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时代要求。当前,我们的企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创造一种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活环境,不断提升企业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企业党建步入新时代,要大力弘扬石油精神。去年“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

抚顺石化作为中国石油的地区公司,是中国炼油工业的摇篮,拥有89年的历史,在推进中石油稳健发展和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石油精神”就是抚顺石化的“根”和“魂”。我们要在实践中挖掘“石油精神”蕴含的时代内涵,培育大批“石油工匠”,凝聚新时期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本报记者 张允强整理)

做民族工业振兴的脊梁

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于 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论述不仅是对全国所有企业的要求,更是国有企业奋力拼搏的目标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意识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必须创新经济增长方式,以新技术、新模式引领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通过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我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是国有骨干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顺应国家战略、推进企业发展既是国有企业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契合国家战略,才会顺应时代进步要求,才能乘势而上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河北最大的国有企业,河钢多年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6次视察河北,3次关切河钢的发展。特别是2016年6月19日,总书记亲临河钢塞尔维亚公司视察,充分肯定了河钢国际化发展道路,对河钢提出了“言必信、行必果,打造中塞务实合作及‘一带一路’建设样板工程”的殷切嘱托。这对我们加快自身发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通过稳扎稳打地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河钢实现了稳步发展。近3年来,河钢先后荣获世界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卓越奖、中欧企业合作奖,获评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极强”最高评级。今年上半年,集团销售收入、利税、利润3项指标同比分别增长6.83%、38.81%和74.07%。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未来。今后,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和方向,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全球布局,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做精,真正承担起民族工业振兴的主体责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雷汉发整理)

以创新奏响发展更强音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孙明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报告中这些高瞻远瞩的论断,尤其是其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表述为“114年只为酿造好啤酒”的青岛啤酒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包括啤酒行业在内的实体经济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在产业链的中高端取得提升和突破,更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以创新转型与工匠精神打造国货精品,提升中国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目前,中国啤酒行业也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比如,啤酒消费进入“消费者时代”,由过去“拼酒”向“品酒”转变,由“单一口味”向“多元口味”转变,高品质、个性化、特色化、高附加值产品成为消费者新需求。

正如报告中所指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面对消费趋势的变化,企业作为创新实践的主体,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个“牛鼻子”。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这是砥砺奋进的辉煌5年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青岛啤酒之所以114年长盛不衰,出口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靠的就是自我颠覆的勇气和不断创新的坚持,这是青岛啤酒不断保持新鲜度和活力的动力之源。

下一步,青岛啤酒将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一方面,要不断创新产品口味,挖掘欧洲“口味金矿”,以特色化、差异化、个性化引领消费升级新需求;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商业模式、管理模式,打好“组合拳”,在新时代中以创新奏响发展更强音,用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力量。

在此基础上,青岛啤酒还将努力立足全球,让中国品牌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实现“从跟跑到并跑,最终实现领跑”的转变,用民族品牌这张“中国名片”向世界传递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本报记者 刘 成整理)

制造强国是干出来的

中国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海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这些重要论断不仅对中车长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中国中车集团旗下的铁路物流装备制造版块的核心企业,中车长江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汇聚创新、变革、融合三大动力,发展铁路货车、新产业、服务业三大板块,推动产业、技术、管理三项升级,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和更可持续发展。

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中车一直向着“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目标不断努力,以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品牌,努力承担“大国重器、产业引擎”的责任。中车长江公司也要加倍努力,承担起国家、中车赋予的更大使命和责任,通过一流的产品全力塑造“全球一流的铁路物流装备供应商”品牌形象。

制造强国是干出来的。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中国高铁工人精神,苦练内功、精益求精、提质增效、追求卓越,埋头苦干、去除浮躁、保持定力、自我挑战,全力打造铁路货车系列产品,成为高端物流装备制造企业。

新时代必须勇担新使命,就要有新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我们要向着全面建成全球一流铁路物流装备创新制造新国企的目标继续努力前行。

(本报记者 郑明桥 通讯员 何金磊整理)

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添彩

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王俊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

作为一家成立于1987年的零售企业,国美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成长,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民生的日益改善,自身发展也受益良多。我们深深感到,有党的英明领导才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国美30万员工要坚定不移跟党走,投身到时代发展的伟大洪流中,撸起袖子加油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有力指引了企业的转型方向。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美真切感受到市场需求、消费需求发生了新变化,品质消费在崛起,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我们也必须以成就消费者品质生活为使命,与时俱进,着力转型。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供给质量与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精准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国美与家电厂家在共同研究差异化商品定制方面展开了不少探索。目前,国美的差异化商品占比达到40%,综合毛利率也明显提升。今年上半年,国美实现综合毛利率17.8%,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美要积极投身改革,更好发挥零售企业的作用,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推广强化智慧供应链,在与上游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中不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促进供需更高水平的平衡,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实现共创共赢。

企业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变革探索仍需砥砺前行。我们坚信,有党和政府的正确指引和大力支持,国美一定能够牢牢把握住消费升级重大机遇,坚持从百姓需求出发,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完善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发展的前景会更加光明。下一步,国美仍将以“成就中国家庭品质生活”为己任,苦干实干,开拓创新,努力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添彩”。

(本报记者 周 雷整理)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中铁二十局董事长、党委书记 邓 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一历史交汇期对中央企业来说也同样是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国内而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特别是“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给我们吃了定心丸,这也是我们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着力点。今后,我们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协调发展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在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地下管廊、城市驻车等多领域积极寻求更大突破,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一带一路”建设,并明确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铁二十局海外经营已经取得初步成绩,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所有海外项目无一亏损,处处树立了良好的中国形象,展示了优秀的中国文化,“没有海外发展就没有二十局兴盛美好未来”也早已成为全员共识。

今后,我们将依托20多个海外在建工程项目,科学延伸产业链条,巩固已有房建、水利、机场、市政、铁路维养、物流贸易市场,积极推进农业种植和深加工、技工教育等项目落地。同时,我们还要不断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安全、信誉和效益,注重本地化管理,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从“走出去”到“融进去”“留下来”的跃升。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新时代里,中铁二十局也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转向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企业连续开展“项目管理变革年”“创新创业履责年”“夯基提质争先年”等主题活动,管理基础得以夯实。未来,我们将以“勇于领先、敢于引领”的胆识和气魄,坚定不移地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坚定不移地持续改善经济运行质量,坚定不移地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重要论断,坚定不移地加大产融结合力度,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 雷 婷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